刘大使夫妇与被领养中国儿童及其父母
2013年6月7日晚,位于伦敦波特兰大街上的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迎来了一批天真烂漫、伶俐乖巧的特殊小客人—他们有着中国人典型的黑头发、黑眼睛和黄皮肤,开口讲话时却是一口地道的英国口音。当他们迈进中国使馆的大门,都异常激动和欣喜。原来,他们是来自英国各地、有着“生在中国、长在英国”共同经历的被领养中国儿童,今晚是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和夫人胡平华女士举行的“相聚伦敦·寻根中国”招待会的客人。和他们一起来到使馆的,还有他们的父母、亲友以及英国“领养中国儿童”组织的主席威尔金森先生夫妇。
18时30分,招待会在使馆一层大厅准时开始。刘大使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热烈欢迎“生在中国、长在英国”的小朋友们“回家”,并表示,你们的祖国——中国没有忘记你们,你们的祖国始终想念着你们,你们的祖国永远欢迎你们回家看看。你们的身份是双重的,同时你们享受的关爱也是双重的。你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有可爱的熊猫,美丽的风光和勤劳的人民。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中国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也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你们应当为自己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
刘大使还对小朋友们提出深情寄语。他说,希望你们懂得感恩,始终铭记父母对你们的关爱,特别是在长大后能发扬中国人的美德,孝敬你们的父母,回报他们的恩德。希望你们永远有一颗“中国心”,今天努力学习中文,将来融会中英文化,发挥你们在两国间的使者和桥梁作用,希望在你们身上绽放出中英友谊之花。刘大使最后说,中国大使馆永远是在英中国儿童的家,大使馆也将积极支持收养中国儿童家庭了解中国,结识中国,“寻根中国”。
刘大使的讲话情深意切,语重心长,深深打动了在场孩子和父母们的心。他们对大使的讲话报以热烈掌声。
接着,英国“领养中国儿童”组织主席威尔金森先生致辞。他衷心感谢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精心安排此次活动,表示这次活动为被收养中国儿童及其父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领养中国儿童”组织成立以来,帮助许多英国家庭实现了领养中国儿童的愿望,并定期组织家庭团聚交流,以加强对中国儿童的中文及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寻根中国”也是该组织宗旨之一,希望所有被收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关注中国、了解中国。
被领养儿童代表、16岁的牛津中学女生妮娜在发表感言时说,出生在中国对她影响巨大,她始终对中国怀有深切情感,希望了解中国的一切。此次活动使她对中国倍感亲切,并将激发她再次回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哲学、历史和文化,寻找自己的“根”。
招待会上,刘大使夫妇与领养中国儿童家庭进行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和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对中国的了解和印象,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驻英使馆阳光学校小朋友演出
招待会随后进入“才艺展示”和“游戏互动”环节。作为今晚活动的“小主人”,使馆阳光学校的小朋友们首先为来宾献上了一段精彩的中国功夫舞蹈《火红的日子》,赢得阵阵喝彩。远道而来的小客人们也“毫不示弱”,亮出了“看家本领”,单簧管独奏、小提琴独奏纷纷亮相,精彩纷呈。他们的父母们还和他们共同用中文献唱《两只老虎》,在熟悉的旋律中,大厅里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小客人们此时已彻底放下了初到时的羞涩,迅速与使馆阳光学校的小朋友们打成一片。
被领养中国儿童演出
游戏时间开始了。小朋友们先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用中国人发明的筷子将英国人发明的乒乓球从一个盘子夹到另一个盘子。小朋友们个个全神贯注,想拿出自己的最好状态赢得一份大奖。四组共十二名选手先后登场,个人“记录”接连被刷新,现场一次次爆发出加油和喝彩声。
最后,大家又开始了一场智力比拼,主持人向大家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问题。
“人们通常用哪种动物来形容中华民族?”
“熊猫”,“仙鹤”,“龙”!小朋友们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所以,最后一位小朋友说的才是正确答案”。主持人宣布结果并为这位小朋友颁奖。
“北京奥运会在哪一年召开?”、“谁能用中文说出你最喜欢的中国菜”、“爱丁堡动物园里有几只大熊猫”……主持人接连提问,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现场不时响起笑声、掌声。
最后,按照客居他乡的中国人的传统,大家开始攀起了“老乡”——原来,使馆了解到今天的小客人们来自中国的江苏、安徽等10个省后,特意安排了来自这10个省的使馆外交官代表来到现场。小朋友们与他们的“老乡外交官”合影留念,依依难舍。
欢乐的时光飞速流逝。临别时大家纷纷相约来年再聚。今晚的相聚将凝结在每位小朋友的记忆中,他们不仅将记往今晚的节目、游戏和美食,更让他们难忘的,是他们新认识的小朋友们,他们的“老乡”,他们的祖国和他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