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外报道 > 外交掠影

岱宗雄峙通云汉 汉拿灵承接海槎——驻济州总领馆组织共登汉拿山—泰山活动侧记

来源:(驻济州总领事馆) 2025-02-25 10:33

两山之谊 何惧道阻且长

乙巳年正月廿五清晨,东海之滨,山东泰山玉皇顶巍峨雄奇,寒风萧瑟,云海苍茫;东海之涯,济州汉拿山白鹿潭银装素裹,冰封如镜,雾凇垂枝。两山相隔千里,今日因一场共同登山之约,在莽莽天地间遥相呼应。

驻济州总领馆同山东省政府、济州特别自治道、韩国驻青岛总领馆共同举办“同筑中韩友好 共创繁荣未来”山东泰山-济州汉拿山共登友好山活动。陈建军总领事同济州道观光交流局长金希璨、世界遗产本部长高鐘錫、济州观光公社本部长玄鹤洙、韩国驻青岛总领事夫人朴炫贞等一行三十余人共登汉拿山。同时,韩国驻青岛总领事柳昌秀同山东省外办副主任李永森、泰安市副市长刘峰梅等一行人共登泰山。

两行人在清晨刺骨的寒风中列队伫立两山脚下,凝望山巅隐现于云雾雪霭之中,时而微光初现,时而疾风暴雪,前路漫漫,似遥不可及。《荀子·修身》有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朝鲜王朝诗人崔益铉的《遊漢拏山記》,“唯有实际攀登,才能克服空虚荒谬、向真知公理迈进”。大家正是抱定对中韩友谊最美好的祝愿顶风冒雪,勇毅攀登,高涨的热情让严寒和风雪为之动容。

午时,汉拿山巅鹿潭晚雪,泰岳丹霞云海玉盘,恍若李白笔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幻境成真。两地视频信号穿越风雪联通,屏幕两端,欢呼雀跃,共同祝愿两山之缘如山岳,历四时风雪而弥坚;中韩情谊如溪谷,汇百川东流而不绝!

灵山有语 期待千年回响

泰山者,华夏之镇也。《诗经》载:“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自秦皇汉武封禅以来,七十二帝王于此祭天告成,千载文脉镌刻于摩崖碑碣。汉拿山者,耽罗之魂也。白鹿衔芝,仙踪缥缈;瀛丘春花,鹿潭晚雪。朝鲜王朝文士金尚宪曾赞其“金刚及妙香,奇秀不敢独。自古称瀛洲,神仙之所宅”。

两座神山隔海相望,一者以巍峨镇守齐鲁大地,一者以灵秀涵养海上仙洲,却在历史的褶皱里悄然织就千丝万缕的羁绊。两千年前,秦朝方士徐福受命始皇,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为寻长生不老之药。传说徐福东渡时船上曾载着泰山五色土,而最后徐福在汉拿山上找到一种珍稀植物的紫色浆果,当地人叫岩高兰,传说有长生之效,可见两山交往逾越千年,渊源久远。公元666年乾封元年,耽罗国星主曾赴泰山参加唐高宗封禅大典。“摹写中原之巨笔”的朝鲜儒士崔溥曾撰《漂海录》,其从济州出发一直漂流至明朝江南海域,经认定是朝鲜人后则一路皆被善待,与中国官民相处愉洽,这都与新罗留唐学者崔致远留下“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至理名言高度契合。

时至今日,泰山祭祀与汉拿山川祭习俗均被保留下来,通过仪式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承载着祈福、感恩与敬畏自然的深厚传统。2009年,在徐福牵手两千多年后,泰山与汉拿山正式缔结友好山之缘。两山跨越千年风霜雨雪,既承载着东方“敬天法祖”的集体记忆,又激荡着“美美与共”的时代潮音;既见证着山东-济州乃至中韩两国人民跨越历史的友好交往,又诠释着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