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山山脉腹地的纳伦州草场延绵,风裹挟着牧草的清香掠过结伴成群的牛羊,远处雪峰依稀可见。2025年6月24日,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刘江平率使馆青年外交官迎着晨曦出发,驱车前往纳伦州科奇科尔区的村庄看望当地夏季牧场幼儿园的牧民儿童。
吉尔吉斯人是传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每年夏季水草最为丰美之时,吉牧民会将牲畜迁往高山草甸,这些高山草甸被称为“扎伊洛”,是夏季放牧的主要场所。学校放假期间是牧民放牧主要时间段,通常从5月底持续至9月初,牧民们搭建方便拆建搬迁的毡房,在夏季牧场上生活并放牧。孩子们暑假不用上学,也跟着父母在夏季牧场生活。
为了给牧民子女提供更好成长环境,吉前总统奥通巴耶娃倡议建立的“奥通巴耶娃国际倡议基金会”每年在偏远牧区开办“夏季牧场幼儿园”,免费向牧民子女开放。自2015年起,驻吉使馆支持基金会实施该项目,为孩子们购买文具、书籍、玩具、帐篷等教学物资,并请孔子学院的老师们开设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课程,帮助孩子们在游牧季学习知识、开拓视野。
从首都比什凯克前往科奇科尔夏季牧场幼儿园共4小时车程,进入山区路段以碎石土路为主,一路颠簸,尘土飞扬,但窗外的景色令人忘却路途疲惫。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白色毡房、闲情逸致的马群和一片片不知名的粉花。草原尽头,层峦叠翠,平芜尽处是春山。抵达幼儿园,迎接我们的是身着民族服饰的小朋友们。高山峡谷间受自然水草养育的牧民儿童们拥有旺盛的创造力和灿烂的笑脸,成为草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孩子们三两成群坐在草地上,兴致勃勃地体验使馆和孔子学院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刘江平大使和使馆外交官们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用彩铅涂鸦叱咤风云的哪吒,用画笔描摹京剧脸谱中的威风凛凛的红脸关公,大声朗读基金会出版的吉语儿童绘本《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中国神话,感受黑白棋子中蕴含的进退智慧……孩子们扬起天真淳朴的笑脸,兴奋地说着等长大后要亲眼去美丽的中国看一看。虽然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但中吉两国友谊之树千年长青,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又抽新芽,活动现场温馨友好的氛围令人动容。
午后的阳光愈发浓烈,鲜绿色的牧场镀上灿烂的金色光芒。大家围坐到树荫下,欣赏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表演节目。库姆孜琴声悠扬,一曲咏叹调讲述着牧民自由奔放的游牧生活。库姆孜是吉尔吉斯民族传统弹拨乐器,吉有句谚语:“伴着你生与死,是一把库姆孜琴”。两位小姑娘的《玛纳斯》说唱让所有人都专注倾听,赞叹不已。《玛纳斯》是世界第二长篇英雄史诗,讲述了吉民族英雄玛纳斯团结带领吉尔吉斯40个部落反抗周边强大部落侵略的故事,是中吉两国共同的文化瑰宝。孩子们还带来了中国传统舞蹈表演、民族歌曲演唱等,欢快温暖的音符在草原上飘荡。
将要离别之际,牧民儿童们拉着我们的手,希望哥哥姐姐们明年夏季再来牧场看望他们。刘大使亲切地和孩子们说,中吉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山的那边就是中国,我们友好相处了几千年。近年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吉关系快速发展,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高山之上的3对口岸见证着两国商贾往来络绎不绝,丛山峻岭中正在修建的中吉乌铁路将铺就两国新的友谊之路。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成为中吉友好事业的接班人。
本次牧场之行落下帷幕,但中吉友谊佳话必将不断续写,共同奏响这片古老土地上最动人的草原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