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驻塞拉利昂大使胡张良在塞《卡拉巴什报》等当地主流媒体发表题为《中国“两会”擘划促进民主、进步、发展、复兴新举措》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几天前,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召开“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约一周的时间里,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权利和职责,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凝聚起最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广泛共识,绘制出国家年度发展蓝图。
一、“两会”充分展现了中国民主的价值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民主形式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两会”的实践证明,在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系下,人民利益诉求既能畅通表达,也能有效实现。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表示,2021年国务院部门共办理上一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8666件、政协委员提案5718件,分别占建议、提案总数的96.4%和93.4%,已全部按时办结。国务院各部门共采纳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4300多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1600多项。这充分说明,在中国从国家大政方针、到社会治理、再到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意见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从多个渠道征集到几千条建议,其中汇总有代表性的网民建言1100多条。广大网民踊跃参与“我给全国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全新优化升级的“2022·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留言”小程序上线运行。中国人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愿不断增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参与的形式和渠道更加多元。
二、“两会”有力展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韧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尽管继续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中国仍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8万亿美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将努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三、“两会”生动诠释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团组与代表委员们座谈交流,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碳达峰碳中和、确保能源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确保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加强社会保障图谋等发表重要看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1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社会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等重要发展惠民成果。《报告》提出2022年将持续不断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特别是在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四、“两会”真切表达了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诚挚意愿
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中国还大力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事实证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李克强总理、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出席“两会”记者会时强调,面对百年变局,中国将继续胸怀天下、担当尽责,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合力谋发展,一起向未来。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和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正是中国奋发向上的缩影。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重回正轨提供新动能,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提供新助力,为包括塞拉利昂在内的非洲各国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提供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