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8360万。主要是德意志人。
【首都】柏林(Berlin)。
【国家元首】联邦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
【重要节日】新年:1月1日;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周日;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德国统一日(国庆节):10月3日;圣诞节:12月25日。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陆地边界全长3876公里,海岸线长2389公里。位于北纬47-55度之间的北温带,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1月-5~1℃,7月14~19℃。
【行政区划】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0751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简史】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建立魏玛共和国。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被美、英、法、苏四国占领。1949年5月23日西部颁布《基本法》,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德国实现统一。
【政体】实行议会民主制下的总理负责制。
【宪法】《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确定了德国五项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治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1990年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
【议会】两院制,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每届任期4年。2025年2月23日,德国举行第二十一届联邦议院选举。3月25日,第二十一届联邦议院召开首次全会,克勒克纳(Julia Klöckner,基民盟)当选新一届联邦议院议长。新一届联邦议院共有630席,各党席位分配为: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208席,选择党152席,社民党120席,联盟90/绿党85席,左翼党64席,无党团议员1席。
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立法并对联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响,维护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6名州政府成员组成,共69席。参议长由各州州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代行总统职务。2024年11月1日,萨尔州州长安克·雷林格(Anke Rehlinger,社民党)出任参议院议长,任期至2025年10月31日。
【政府】2021年12月8日,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联邦政府,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社民党)任总理。2025年3月25日,第二十一届联邦议院召开首次全会后,朔尔茨政府正式卸任,转为看守政府,直至新一届政府成立。看守政府其他主要成员有: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绿党),财政部长约尔格·库基斯(Jörg Kukies,社民党),内政和国土部长南希·费泽(Nancy Faeser,社民党),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绿党),司法部长兼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Volker Wissing,无党派),劳工和社会保障部长胡贝图斯·海尔(Hubertus Heil,社民党),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Boris Pistorius,社民党),食品和农业部长兼教育和研究部长杰姆·厄兹代米尔(Cem Özdemir,绿党),家庭、老年、妇女和青年部长莉萨·保斯(Lisa Paus,绿党),卫生部长卡尔·劳特巴赫(Karl Lauterbach,社民党),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和消费者保护部长施特菲·莱姆克(Steffi Lemke,绿党),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斯韦尼娅·舒尔策(Svenja Schulze,社民党),住房、城市发展和建设部长克拉拉·盖维茨(Klara Geywitz,社民党),总理府部长沃尔夫冈·施密特(Wolfgang Schmidt,社民党)。
【司法机构】联邦宪法法院是德国宪法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并对是否违宪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8名,由总统任命,任期一般为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现任院长施特凡·哈尔巴特(Stephan Harbarth)2020年6月就任。
此外设有联邦最高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联邦财政法院、联邦劳工法院、联邦社会法院等。
联邦和州法院相应设有检察院,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其任务主要是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并提起公诉。检察院受联邦或州政府司法部的领导,在行使职权时相对独立。联邦检察院由联邦总检察长和若干名联邦检察官组成,联邦总检察长延斯·隆美尔(Jens Rommel)2024年3月就任。
【政党】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有以下政党:
(1)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简称“基民盟”。1945年成立。党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
(2)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 V.):简称“基社盟”。1945年成立。根据与基民盟达成的协议,该党只在巴伐利亚州发展组织并开展活动,在联邦议院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议会党团。党主席马库斯·索德尔(Markus Söder)。
(3)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1863年成立,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党之一。1878年,被俾斯麦政府宣布为非法,1890年重新获得合法地位。1933年,社民党被纳粹政权取缔,战后重建。1990年9月,东、西德社民党合并。党主席萨斯基娅·艾斯肯(Saskia Esken)和拉斯·克林贝尔(Lars Klingbeil)。
(4)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简称“绿党”。德国西部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1月。1993年5月与东部的联盟90/绿党合并。党主席弗朗齐斯卡·布兰特纳(Franziska Brantner)和费利克斯·巴纳萨克(Felix Banaszak)。
(5)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简称“自民党”。1948年成立。党主席克里斯蒂安·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
(6)德国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简称“选择党”。2013年成立。党主席提诺·克鲁帕拉(Tino Chrupalla)和爱丽丝·魏德尔(Alice Weidel)。
(7)左翼党(Die Linke):2007年由左翼党—民社党(Demokratische Linke—PDS)和劳动与社会公平选举抉择党(Wahlalternative Arbeit und Soziale Gerechtigkeit)合并而成。党主席伊内斯·施韦尔特纳(Ines Schwerdtner)和扬·范阿肯(Jan van Aken)。
(8)“萨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理性与公正”党(Bündnis Sahra Wagenknecht – Vernunft und Gerechtigkeit):简称“瓦盟”。2024年成立。党主席萨拉·瓦根克内希特(Sahra Wagenknecht)和阿米拉·穆罕默德·阿里(Amira Mohamed Ali)。
(9)德国的共产党(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为1956年被禁止的德国共产党。党主席帕特里克·科波勒(Patrik Köbele)。
【看守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
【经济】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全球第三大出口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三。202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4.31万亿欧元、同比下降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8万欧元。
【工业】工业结构及特点:(1)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其他制造行业如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航天业也很发达。(2)高度外向。工业产品约一半用于出口。(3)中小企业是中流砥柱。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专业化程度强,技术水平高,“隐形冠军”众多。(4)垄断程度高。1000人以上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2.5%,就业人数占比40%,营业额占比超过50%。
【农牧业】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2024年农业产值为754亿欧元。就业人口约87.6万。农业企业约25.5万家,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主。
【服务业】包括商业、交通运输、电信、银行、保险、房屋出租、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2024年,服务业就业人数为3480万。
【旅游业】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有柏林国会大厦、科隆大教堂、波恩文化艺术展览馆、罗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古城堡、新天鹅石宫和德累斯顿画廊等。2024年旅游过夜人次为4.96亿。其中,国内游客过夜人次4.11亿;国外游客过夜人次8530万。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发达,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2023年,德国公路货运总量28.57亿吨。2024年,德国铁路货运总量3.38亿吨,内河1.74亿吨,海港2.74亿吨;铁路、公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总量114亿人次,同比增长5%;航空客运量总计2亿人次,同比增长7.7%。
【财政金融】2024年,德国公共财政总收入2万亿欧元、同比增长6.8%,总支出2.08万亿欧元、同比增长7.1%,国家财政总赤字1044亿欧元。截至2024年底,德国联邦银行黄金储备约3352吨,全球排名第二;外汇储备约340亿欧元。截至2025年1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份额为266.3亿。
【对外贸易】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近1/3的就业岗位与出口有关,在制造业中比例甚至高达56%。曾于1986-1990年、2003-2008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2024年,德国外贸总额为2.88万亿欧元,其中出口额1.56万亿欧元,同比下降1%,进口额1.32万亿欧元,同比下降2.8%,顺差2391亿欧元。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工产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工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信技术和钢铁产品。2024年德国外贸伙伴国前五位分别为美国、中国、荷兰、法国、波兰,与欧盟国家外贸额占比超过50%。
【生活水平】2024年德国国民总收入4.45万亿欧元,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049欧元,全职雇员月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96欧元。
【外交】德国是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历来将欧盟和同美国的跨大西洋关系作为外交政策核心支柱。主张欧盟团结和德法协调,支持欧洲一体化和增强欧洲战略自主;同时认为美国仍是德国最重要伙伴,愿同美国一道维护西方价值观和自由民主制度,共同支持多边主义;突出北约和跨大西洋关系对德国安全重要性,致力于履行对北约承诺,加大防务支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强烈谴责俄违反国际法,参与多轮对俄制裁;巴以冲突升级以来,坚定支持以色列,但反对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推行的定居点政策,呼吁巴以双方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冲突;重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发展;继续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在应对气候变化、阿富汗、伊朗核问题等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国防】德国联邦国防军成立于1955年11月。军队在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长领导,战时由联邦总理任最高统帅。联邦国防军总监察长为军队最高指挥官,现任总监察长卡尔斯滕·布罗伊尔(Carsten Breuer)。
2025年,德国国防预算为532.5亿欧元,同比增加2.5%。截至2025年2月,德国防军总兵力超过26万人,其中陆军约6.4万人,海军约1.7万人,空军约3.2万人,其余为中央卫勤、联合支援和网络与信息空间部队等职能部队。
德国已于2011年取消义务兵役制,改为志愿兵役制。2016年,德国宣布组建网络与信息空间部队,目前规模为1.6万人,是德军继陆、海、空、医疗、后勤之后的第6个军种。
【教育】德国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主要由各州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
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对高中毕业生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规定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双元制。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十分普及。教师为终身公务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截至2024年12月,德国各类中小学3.5万所,在校中小学生1140万人;截至2025年3月,高校421所,大学生290万人。
【新闻出版】新闻出版业发达,报刊种类繁多。2024年第四季度,德国各类日报的日发行总量约1070万份,其中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约99万份。其他全国性大报发行量如下:《南德意志报》,26.9万份;《法兰克福汇报》,17.9万份;《商报》,11.6万份;《世界报》,9.2万份。有各类杂志近万种,最重要的时事政治周刊《明镜》发行量约67万份。
通讯社:德意志新闻社,1949年成立,为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系世界最大通讯社之一。总社在汉堡,图片新闻编辑总部在法兰克福,在全德设有54个编辑部,海外有83个办公室,是德国大众传媒的主要消息来源,客户包括500余家国内和750余家国外新闻单位及大量非新闻机构。德新社以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语言发稿,内容涵盖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在德国日报中的采用率达100%。
主要广播电台:德国广播电台,1994年成立,分别在柏林和科隆进行广播,由联邦政府和州广播电台出资兴办,主要负责对国内广播。德国之声电台,1960年成立,总部设在波恩,由联邦政府出资兴办,用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语言向全球提供新闻产品,并以德、汉、英等语言播报电视新闻。
主要电视台:德国电视一台(ARD),1950年成立,由各州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台组成的德国广播协会经营。德国电视二台(ZDF),是德国最大的电视台,1961年由各州共同组建,总部设在美因茨。其他一些卫星电视节目和私营电视台如SAT1、RTL、PRO7也拥有大量观众。(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网站、Statista网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