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驻捷克大使张建敏在捷克《新报》发表署名文章《与人民同呼吸 与世界同进步》,宣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文如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于今年6月出版发行,继第一卷、第二卷之后再次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这部著作收入了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92篇,生动记录了中共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为世界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追求,令人敬佩。借此机会,我愿同捷克读者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奉行执政为民理念,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习近平主席在书中强调要牢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并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厚福祉。今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摆脱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中国共产党得到中国人民坚定拥护和支持。习近平主席在书中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机构在全球范围多次进行的独立民意调查,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支持率平均在90%以上。
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基本国策。习近平主席在书中说,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我们将实施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他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市场规模超大,经济韧性很强,是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平均关税降至7.5%,超过所有发展中大国,正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即便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同比增长19.4%, 中欧班列同比增长36%。值得一提的是,9月5日至9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球范围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各国都面临着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背景下,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举办的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吸引了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参会,充分展示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合作共赢的决心和信心。
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书中强调,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核心理念,已经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宪法。中国坚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到实处,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面对疫情,中国强调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起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紧急人道行动,全力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作出中国贡献。中国坚定支持世卫组织,提供两批现汇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向32个有紧急需求的国家派遣34支医疗专家组。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在此我还想特别强调,虽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中欧彼此是机遇不是威胁,是伙伴不是对手。习近平主席9月14日同德国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越是面对这样的形势,越要牢牢把握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大方向,越要坚定不移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维护正义注入更多正能量。这为我们在“后疫情时代”发展中欧关系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以上是我的几点突出感受。事实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共有19个专题,内容丰富,有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对捷克朋友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很有帮助。我期待有机会同捷克朋友进一步深入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