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驻罗马尼亚大使姜瑜在罗经济学家、金融市场、金融信息、布加勒斯特商报等4家媒体网站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经济稳定前行》,介绍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及亮点。全文如下: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继续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举世关注,许多罗马尼亚媒体和朋友也很关心,我愿谈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经济表现亮点纷呈。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世纪疫情,中国政府沉着应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中国经济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4.9%,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温和上涨0.9%,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增长9.1%。中国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的持续提高,意味着中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
第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底气十足。一是底气源自完善的制度保证。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中国政府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近十年,2000多个改革方案密集出台,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高质量发展不断释放制度红利。二是底气源自坚实的经济基础。如今,中国每年创造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经济体。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创新驱动在不断激发内涵式增长。中国有近9亿劳动者,高层次人才比例在不断攀升。中国有1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中等收入群体正持续扩容。三是底气源自新发展格局。格局关系全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应对机遇和挑战的战略选择,也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一年来,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内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外贸数据屡创新高,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
第三,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持续提升。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增长韧性得到国际组织和经济学家的肯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将达18%左右,连年稳步提高。世界银行最新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1%,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给仍在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的全球经济复苏吃下一颗“定心丸”。面对疫情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世界贸易带来的冲击,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创新高,为缓解全球供应链困境、增进各国消费者福祉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理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如期生效,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我很欣慰,去年中罗经贸合作逆势而上,成绩喜人。中国持续是罗在欧洲之外最大的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罗贸易额为660.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9%,其中中国出口433.5亿元,同比增长22.1%;进口226.9亿元,同比增长24.4%。中国自罗进口增速快于向罗出口增速,罗葡萄酒、化妆品等优质产品越来越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投资合作领域,中国在罗累计投资额已超过5亿美元,合作领域和方式不断拓宽。去年,中国海尔集团在罗建成现代化的一流冰箱生产基地,投资额超过7000万欧元,带动当地就业近千人。此外,在公路建设、房地产开发、体育器材生产等领域,中罗投资合作正稳步向前。2022年,中国政府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从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七方面作出政策安排,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将为中罗经贸带来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热忱欢迎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机遇,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让我们携手努力,顺应全球化发展大势,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自由开放理念。加强战略对接,通过贸易、投资、产业等各领域的相互开放与互惠合作,不断创造中罗经贸合作新成就,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合作成果造福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