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驻罗马尼亚大使韩春霖在罗马尼亚《真理报》发表题为《坚定信心、找准方向,推动中罗关系行稳致远》的署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在罗马尼亚独立145周年之际,作为第21任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我十分荣幸出使美丽的“黑海明珠”。我记忆中曾看过许多罗马尼亚老电影,对罗的感觉就像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到任后,我亲身领略到罗马尼亚人民的友好和热情,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深切感到中罗传统友谊历久弥新,对未来中罗双边关系向前发展充满信心。
罗马尼亚是第三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两国自建交以来,已共同走过70多年的风雨岁月。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两国和两国人民总体上以义相交,以诚相对,以礼相待,双边关系始终稳定向前发展,在国际关系史册上留下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篇章,积淀了互信、互利、互助的宝贵历史结晶。
“互信”筑牢了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把握双边关系前行的方向。多年来,中罗双方始终平等相待,始终相互尊重对方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始终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始终致力于促进多边主义与全球和平发展事业。罗曾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也积极支持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中方一贯重视对罗关系,中国历任国家领导人都曾访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罗议会都成立了双边友好小组,两国建立了多个政策磋商机制。尽管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双方政治互信持续巩固,中罗关系经历两度“升级”成为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互利”丰富了双边关系的内涵,带给两国人民实实在在的好处。两国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飞跃,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不足3亿美元跃升至去年的超过100亿美元,增长30多倍。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平台机制带动下,中罗互利合作取得新的发展。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罗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领域建设,实现了优势互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罗苜蓿草、蜂蜜、冷冻越橘等农产品陆续获批输华,推动罗对华出口快速增长。两国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具有广阔前景。
“互助”谱写了双边关系的感人佳话,赓续 “患难见真情”的传统友谊。中罗之间虽然隔着广袤的欧亚大陆,但是两国人民一直同甘苦、共患难,彼此心心相印。新中国成立初期,罗专家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1970年,罗马尼亚遭受特大水灾,中国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约占罗当时接受援助总额的三分之一。2008年,中国四川遭受特大地震,罗马尼亚迅速伸出援手。近年来,两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守望相助,罗政府为中国自乌克兰撤侨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中方也向罗方提供了人道主义援款。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了中国方案,希望罗积极参与,共同促进全球安全稳定和发展合作。过去,中罗两国曾在惊涛骇浪中携手铸就了双边关系的历史丰碑。今天,我们更应拿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借鉴历史智慧和经验,顺应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大趋势,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中罗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下一阶段,发展中罗关系应重点把握三个关键词:
一是 “全面”,在充分沟通中把稳双边关系前行之舵。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在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基础上开展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交流,引领双边关系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加强政策沟通,寻找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点,推动中罗关系与两国发展进程协同并进。
二是“合作”,在优势互补中巩固扩大共同利益。持续推进农业、贸易、投资、基建、物流、制造业等传统领域合作,同时着眼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卫生健康等新兴领域,拓宽互利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打造面向未来的合作动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用好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务实高效的平台,不断为双边关系赋予新内涵。今年11月中国将举办第五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罗方积极参与,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三是“友好”,在民心相通中巩固双边关系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要加强中罗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领域人文合作,推动民间交往,用好友城资源,调动地方和青年群体的积极性,将中罗友谊的种子播撒到更多民众的心中。
罗马尼亚谚语说“怕走崎岖路,莫想攀高峰”。作为新任中国驻罗大使,我愿同罗方一道,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在变局中开新局,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真理报》是罗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性主流报刊,创办于1871年,其日刊现单期发行量1万份,在罗具有较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