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驻乌克兰大使杜伟出席乌克兰中国商会成立一周年庆祝招待会并致辞。乌经贸部、农业政策部、基辅设施部等政府官员、乌工商界代表、在乌中资公司及当地主流媒体约150人出席活动。杜伟大使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的米科尔斯卡娅副部长、多夫甘副部长、特罗菲姆采娃副部长,中国商会的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
非常高兴出席今天晚上的招待会。首先,我代表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对乌克兰中国商会成立一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成立中国商会是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乌克兰安家兴业,亟需成立一个社团组织,帮助这些中国企业更快速地进入乌克兰市场、更顺畅地融入当地社会、更规范地开展经营。同时,随着中乌务实合作越来越全面地展开,也亟需为双方的企业有效对接、洽谈合作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就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乌克兰中国商会应运而生。商会接受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的管理和指导,同时拥有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
我特别想强调指出的是,首批加入中国商会的,都是在乌克兰最困难时期不离不弃、坚守阵地的中国企业。这些企业体现了商业眼光,也体现了患难情谊,是中国企业的精英,也是中乌友好的使者。我向这些中国企业表示敬意!
中国商会成立一年来,在商会同仁的努力下,在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积极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年来,中国商会主要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积极服务中资企业,包括协调解决商会成员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就改善营商环境向乌方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第二,积极推动招商引资。通过中国商会的服务,越来越多的潜在中国投资者在这里找到了合作伙伴,如四川宏华、中成集团、中冶建工集团、海诚集团等,其中一些企业已经落户乌克兰。同时,商会还帮助乌克兰产品对华出口开辟了新的通道。目前,中国商会正与乌消费者权益保护署和乌农业部密切合作,积极推进乌克兰葵粕、浆果、牛羊肉对华出口准入程序。
第三,积极回报当地社会。迄今商会中的中资企业已经创造了超过1200个工作岗位,2015年纳税超过2000万美元。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他们与当地员工建立了良好的雇佣关系,大型投资企业均创办了中餐食堂,员工平均工资均超过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他们还为当地学校积极提供捐助,开展社会文化艺术活动,出资协助当地政府实施道路维修等工程。商会秘书处还推动了人力资源培训项目。
对于一年来中国商会取得的成果,我表示祝贺。借此机会,我还要特别感谢乌克兰有关职能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团体对中国商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的帮助,中国商会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中国商会是新生事物,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商会商会,在商言商无可非议,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商会前面还有两个字 —“中国”。这两个字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意味着信誉和形象。我在同乌克兰华人华侨座谈时,曾经引用国内知名学者崔卫平的一段话,“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就不再黑暗”。我把这段话送给在乌的中国企业家,希望你们能够爱惜自己的羽毛,珍惜国家的形象。
对中国商会未来的工作,我有三点希望。
一是要为中国企业遮风挡雨。中国商会应该是在乌中国企业的职工之家,是服务站。要把服务意识挺在前头,把企业冷暖放在心头。要积极为中资企业排难解困,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经营中遇到的现实紧迫问题。只有这样,中国商会才能赢得在乌中国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赢得口碑,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商会中。
二是要为中乌合作牵线搭桥。当前是落实中乌双方务实合作的好机遇,双方企业的合作积极性高涨,关键是需要一个媒婆从中撮合。这样的撮合,以前是靠使馆、商务处,以后要充分发挥中国商会的作用,把越来越多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介绍到乌克兰市场,也把越来越多乌克兰优质企业和产品推介到中国。
三是要为当地社会尽心出力。中国商会在乌克兰经营,没有当地社会各界的支持不可能坚持长久,因此要有感恩之念,回报之心,要贯彻中国人的义利观,积极为当地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多做公益,多做贡献。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祝中国商会越办越好,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办出业绩,办出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