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5日,驻悉尼总领事李华新在《悉尼先驱晨报》发表署名文章《促合作,谋共赢——谈中澳关系》。全文如下:
促合作,谋共赢
——谈中澳关系
羊年春节是我在悉尼度过的第二个春节。悉尼歌剧院再度披上的“中国红”、一年一度的花灯大巡游、美轮美奂的中国自贡传统花灯展、红红火火的各市郡舞龙舞狮......悉尼浓郁的“中国味道”让我感受到在中国过年的亲切感和幸福感。春节期间,超过12万中国人来到澳大利亚体验海外中国年,充分展现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融合包容的独特魅力。
从春节这扇窗,不难看出中澳人民友谊之深,两国关系之密,而这种深情厚意绝非始于今日。上个月,我出席了一家澳大利亚制片公司制作的反战纪录片《生铁鲍勃:1938达尔弗拉姆事件》的首映式。影片讲述了1937年12月,正值日本对中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之际,卧龙岗市坎伯拉港码头工人在得知眼前的生铁将被运往日本并用来制造侵华战争武器后发起了长达10周的罢工,他们的义举得到澳民众包括华人社区的支持,澳政府最终宣布不再与日本签订新的生铁出口协议。这段历史已成为中澳两国人民共同反抗世界法西斯侵略的一段佳话。2006年,在坎伯拉港树立了一块纪念这场罢工活动的纪念牌。同样是二战期间,200多名澳大利亚“海鸥支队”士兵被日军抓到中国海南当劳工,其中一些士兵逃出战俘营之后与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并肩作战,打击日军。为纪念这些被日军抓获和奴役的士兵,中澳双方于2003年在海南共同修建了“海鸥支队”纪念碑,澳总督科斯格罗夫将军日前访华时专门前往纪念碑祭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澳两国人民重温历史,表达了两国人民珍爱和平,共同维护战后国际关系秩序的共同心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胜利,更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包括中澳在内的世界各国从此开始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体系,亦为中澳关系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中国的孔子说“四十不惑”,是指一个人在经历许多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再怀疑困惑,中澳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中澳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已跨入第43个年头,较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已增长1500多倍,中国现已成为澳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最大留学生来源国和最大旅游收入来源国。去年4月阿博特总理率庞大代表团访华并出席博鳌论坛,在中国掀起一股澳大利亚热。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澳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并对澳进行了国事访问,其间两国领导人同意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宣布实质性结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并签署27项协议,涉及经贸、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这必将把双边关系推向历史新高。这也再次证明,中澳双方都决心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中澳合作将造福于两国人民。
澳联邦通讯部长特恩布尔曾经说过,与中国的关系不仅有经贸行为,还有历史和感情上的联系。当年,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的炮火硝烟中结下患难之谊。今天,作为亚太重要国家,两国都在努力推进各自的改革进程。无论反观历史还是放眼未来,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经济联系角度来看,两国保持密切合作并妥善管控、处理分歧,都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同时,两国关系在地区和世界范畴内都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在全球经济治理、气候变化、反恐、救灾合作等领域具有广阔合作空间。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坚信,中澳携手,将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和经济繁荣注入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我们坚信,在中澳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战略合作将不断深化,经贸关系将日益紧密,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将更加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