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АЗЕРТАДЖ)以中文、俄文、阿塞拜疆文3种文字全文刊登了驻阿塞拜疆大使郭敏的署名文章《携手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阿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文章全文如下:
2020年必将载入史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殃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累计感染人数超过340万,死亡人数超过24万。这场疫情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球村按下“暂停”键,抗疫成为所有国家的头等大事,考验着每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正在亲历和见证历史。
作为首个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打击的国家,中国率先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指挥下,中国政府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动员全国力量迎难而上、英勇奋战,采取史无前例的防控举措,坚决遏制病毒传播,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国内抗“疫”攻坚战的重大阶段性胜利。随着国内形势好转和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中国以高度责任感和大国担当积极投身抗疫国际合作,及时向国际社会分享检测、药物、疫苗研发等重大科研成果;在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先后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医疗物资,向20多个国家派遣医疗专家团队;从全球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积极恢复本国经济,推动消除贸易壁垒,努力避免世界经济滑向大萧条;全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指导协调和权威对话平台作用,坚持多边主义原则,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抗疫国际合作。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同阿塞拜疆在双多边层面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为促进抗疫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安全和发展利益作出重要贡献。在双边层面,中阿两国政府和人民并肩战斗,以领导人互致慰问信、分享交流疫情防控经验、相互提供物资援助等各种方式予以对方宝贵支持和声援,彰显中阿高度政治互信、深厚传统友谊和共同发展理念。在国际舞台,阿方同中方一道,秉持多边主义原则,积极参与抗疫国际合作。阿方向世卫组织提供500万美元抗疫基金援助,向伊朗、格鲁吉亚等国捐赠防疫物资,通过首都地标建筑——盖达尔·阿利耶夫中心“点亮国旗图案”形式支持中国、法国、德国、伊朗、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抗疫。4月10日,阿利耶夫总统亲自倡议并主持召开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领导人特别视频会议,邀请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会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等国领导人共商举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不结盟运动轮值主席,阿利耶夫总统亲自倡议在该组织框架内就新冠肺炎疫情成立领导人层面的联络小组,并于5月4日召开主题为“团结一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视频会议,以实际行动响应世卫组织呼吁全球深化多边合作、共克时艰的号召,对谭德塞总干事表达坚定支持,释放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有力信号。上述举措彰显了阿塞拜疆作为外高加索地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中方对此高度赞赏。
人类与病毒抗争的历史一再重演,而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不可阻挡。百余年前的1918年,一种致命流感病毒裹挟着一战的枪炮向兵荒马乱的人类世界袭来,造成当时全球约5亿人口感染,超过5000万人死亡。这场病毒大流行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医学发展和公共卫生事业进步,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联合国前身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前身)的成立。
一百多年过去了,狡猾的病毒不断进化、变异,仍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而当今世界经济之繁荣、科技之进步、文化之融合、联通之便捷,远非先人可以想象。新冠肺炎的暴发再次证明,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流行性疾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众人拾柴火焰高”,疫情攸关全人类健康和福祉,各国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披荆斩棘,就没有翻不过的山;众志成城,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中国愿同包括阿塞拜疆在内的国际社会密切协作,在世卫组织的指导和协调下,继续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努力维护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长足发展。最后,衷心祝愿兄弟般的阿塞拜疆人民在阿利耶夫总统的坚强领导下,尽快控制疫情,战胜病毒,实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