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拉脱维亚大使梁建全就中拉关系、新冠病毒溯源等热点问题接受拉脱维亚《独立早报》书面采访
来源:    2021-09-03 00:00
[字体: ]      打印本页

  2021年9月3日,驻拉脱维亚大使梁建全就中拉建交30周年、新冠病毒溯源、疫情防控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中国对阿富汗政策、南海问题等接受拉最大全国性媒体之一《独立早报》主编派德斯(Juris Paiders)书面采访,全文(中文译文)如下:

  一、今年是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30周年。1991年9月7日拉恢复独立,中国是最早承认拉独立的国家之一。1991年9月17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支持拉脱维亚同爱沙尼亚、立陶宛一道加入联合国。今年是拉中建交30周年(1991年9月12日)。中国政府如何看待这30年的合作?

  答:中拉建交3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

  30年来,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中国国家主席、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均曾访拉,拉先后有4任总统、4任总理和5任议长到访中国。这些互访对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0年来,两国务实合作不断拓展。特别是近10年来,两国经贸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内得到较快发展。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2600万欧元增长至2020年的7.98亿欧元。目前已有Rilak矿物漆、Groglass防反射玻璃、FoodUnion乳制品、Stenders沐浴品等拉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受到中国客户青睐。拉企业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展会,拓宽优质产品输华渠道。中方愿进一步扩大进口有市场需求的拉特色优质产品,也愿鼓励更多中方企业来拉投资,希望拉方为中国企业来拉创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中方支持拉发挥本区域物流枢纽作用,积极探索开通中拉直航航线和定期运营中欧班列。此外,两国旅游业已就加强合作建立紧密联系,相信疫情过后,双方旅游合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30年来,两国人文交流不断丰富。双方各类文化、体育、艺术团组互到对方国家访演,得到广泛好评。“欢乐春节”、“中国电影节”等活动在拉成功举办。两国一批又一批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对方国家语言,为中拉友好播下了种子。中国国家雪橇队多次来拉训练,多名拉脱维亚专家加入北京冬奥会筹办团队,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贡献力量。在这里,我也祝愿拉脱维亚冬奥代表队在明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形势下,中拉双方保持沟通,相互给予对方支持,书写了两国人民携手合作的新篇章。

  中国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拉脱维亚亦有名言,“学习历史的人,才能祈福未来”。历史是一面镜子,中拉关系30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和丰富经验。中拉虽然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不同,但在很多领域有着共同利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两国人民。只要双方坚持正确的相互认知,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两国关系就能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二、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中国在疫情溯源和限制病毒最新毒株,特别是德尔塔变种的传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这次新冠疫情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都受到很大冲击。2020年,世界经济比上年下降3.3%,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首次下滑到2.3%。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1万亿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上半年居民人均实际收入两年平均增长5.2%。今年,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也要看到,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仍需巩固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

  近期,伴随着德尔塔等变异毒株的快速传播,很多国家感染人数重返高位。中国政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目前中国全国接种疫苗超过20亿剂次,完成两针接种人数近9亿人。前段时间中国也有不少省市发现新的确诊本土病例,有关地方政府立刻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数百个地区采取严格防控,一些居民点实施封闭管理等措施,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已有效控制住这一波疫情。但我们不能有任何放松和麻痹大意,仍要把做好防范疫情反弹摆在重要位置。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反复蔓延,加大疫苗公平分配,团结合作抗击疫情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同时,搞清楚病毒是怎么产生的,对我们更好抗击疫情,对今后人类防止类似病毒的侵害也十分必要。但是,病毒溯源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必须要尊重科学,由全球科学家合作开展研究。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全球溯源合作,本着科学、开放、透明的原则,先后两次邀请世卫组织的国际专家赴华开展溯源联合研究。今年初,国际和中国权威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在中国进行了为期28天的考察研究,发布了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溯源报告,得出了权威,专业和科学的结论,为下一步开展全球溯源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80多个国家以致函世卫组织总干事等方式,强调这一联合研究报告的成果应该得到维护,反对溯源问题政治化。目前,中国已经并正在向100多个国家捐助疫苗,同时向6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总量已超过7.7亿剂,居全球首位。习近平主席最近宣布,今年全年中国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并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本着科学态度,积极开展全球抗疫合作,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作出贡献。

  三、2021年夏季爆发的全球疫情是否会影响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和增长机遇?

  答:去年以来,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严重冲击,但中国经济仍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和潜能。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为这场疫情而改变,我们有能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

  2021年是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中国政府将更加重视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互利共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国拥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的发展将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

  四、请问中国领导层如何看待阿富汗8月份发生的变化?

  答:最近阿富汗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表明,外部强加的治理模式并未得到阿人民支持,缺乏社会根基,依靠军事干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更没有出路。

  阿富汗国内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各方有必要同塔利班进行接触,积极引导。国际社会应推动阿富汗局势朝积极方向发展,引导塔利班同阿各党派、各民族团结起来,尽快通过对话协商建立符合阿富汗自身国情、得到人民支持、广泛包容的政治架构,施行温和稳健的内外政策,遏制各类恐怖主义和犯罪行径,确保阿富汗局势实现平稳过渡,让饱受战火之苦的阿富汗人民能够尽快远离战乱,建立持久和平。

  五、与拉脱维亚和其他欧盟成员国不同,中国与阿富汗有陆地边界。来自阿的政治难民是否已抵达中国?中国对阿上届政府的政治难民持何态度?

  答:目前看,阿富汗国内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和平重建的进程难以一帆风顺。国际社会应向阿富汗提供必要的经济、民生、人道等紧急援助,采取实际行动帮助阿富汗实现平稳过渡。这对阿富汗人民是有益的,对稳定地区形势是有利的,也符合包括拉脱维亚在内的欧洲国家利益。

  作为阿富汗的友好近邻和真诚朋友,中方始终奉行面向全体阿富汗人民的友好政策,尊重阿富汗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恪守不干涉阿富汗内政原则。这一点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改变。我们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决定自身前途命运,愿继续同阿富汗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为阿富汗和平重建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阿富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六、关于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指责中国在南海的“恫吓”行为,中方对此持何立场?

  答:当前,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保持总体稳定。美方作为域外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利益,罔顾南海问题的历史经纬和事实,无视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愿望和努力,在南海问题上兴风作浪,肆意把胁迫霸凌的帽子扣到中国头上,公开在地区国家间挑拨离间,是对南海稳定最大的威胁,是胁迫霸凌的真正黑手。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