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北美洲 > 巴哈马 > 驻外报道

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在巴《拿骚卫报》发表署名文章《抓住新机遇,共创新未来》

来源:(驻巴哈马使馆) 2021-04-30 06:11

  2021年4月29日,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在巴主流媒体《拿骚卫报》发表署名文章《抓住新机遇,共创新未来》。全文如下:

  作为中国驻巴哈马第九任大使履新以来,我亲身感受到巴哈马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热土。巴各界对我热情的欢迎,让我宾至如归。

  巴哈马不仅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更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登记国之一,还拥有充满活力的地方文化。

  在同我的会见中,巴最高领导层重申了对巴中关系的承诺,这令人鼓舞。近期与巴内阁部长的多场会晤,展示了中巴合作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景。

  中巴两国远隔重洋,幅员、人口和各方面条件迥异。尽管如此,多年来我们已成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真诚相待的好朋友和好伙伴。

  许多巴哈马朋友提到,他们或他们的亲友曾到访中国甚至在中国留过学,对访华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不少朋友告诉我,中巴之间的重大合作项目,如托马斯·罗宾逊国家体育场,机场高速路和巴哈玛度假村,已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两年来,巴哈马遭受了多里安飓风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中国本着伙伴关系精神,在飓风过后第一时间向巴方伸出了援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巴同舟共济,携手抗疫。

  去年,在中国抗疫的紧要关头,巴政府向中国表达了同情和支持,我们对此铭记于心。巴方遭受疫情的困难时刻,中方也积极支持,迄已向巴援助了五批抗疫物资。

  几周后,中巴两国将迎来建交24周年。2021年对中国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将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中巴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机遇,放眼新未来。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和相互支持。中方赞赏巴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国与任何国家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石。我们期待巴方在双边和国际舞台上继续支持中方。

  疫情结束后,中方愿同巴方尽快恢复高层交往,推动政府、议会、政党、地方等人员往来,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中巴两国都坚持独立自主、不干涉内政、平等相待等国际关系准则。我们在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诸多国际问题上有着相似立场。中方愿在联合国、中拉论坛、中国同加勒比国家合作等机制框架下,同巴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

  中方对发展中巴关系没有地缘政治意图。我们为增进人民友谊、促进经贸往来、扩大人文交流而来,为寻求合作以维护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而来。要看到,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我们对巴政府和人民战胜疫情心怀美好祝愿。

  中国在努力推进本国疫苗接种的同时,积极履行习近平主席关于将中国疫苗作为全球公共品的承诺,向多国提供援助。中国反对疫苗民族主义,承诺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捐赠疫苗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待世卫组织授权中国疫苗紧急使用后,中方将很快兑现上述承诺。

  中国将继续支持巴方抗疫努力,包括提供新一批抗疫物资援助。双方将就下一步抗疫合作保持沟通。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两国有合作潜力的领域很多。以巴支柱产业旅游业为例,尽管目前中国赴巴游客较少,但中国每年出境游客超过1亿人次,对巴而言市场潜力很大。可通过创新思路,加大旅游宣介、出台更多便利化举措,吸引更多中国人来巴旅游。

  此外,两国可以在农业、新能源、气候变化、减灾以及传统医药等领域进行合作。

  中国公司在巴是着眼长远的。他们愿意根据当地法律和规定,积极同巴方伙伴在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等领域开展合作。两国企业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仅将为当地带来更多就业,也会基于商业原则扩大巴方股权参与的机会。

  第四,要进一步促进人文交流。巴詹克努艺术团多次赴华演出,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中国艺术团也曾赴巴进行成功演出。中方支持两国研究机构、专家和媒体开展交流合作。我们愿意帮助感兴趣的巴哈马学生学习中文。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可继续在开展中文教育和两国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将继续向巴方提供奖学金和培训机会。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牛年则象征着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 我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巴友好合作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