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非洲 > 埃及 > 驻外报道

驻亚历山大总领事杨易接受埃及《我的祖国》报专访

来源:(驻亚历山大总领事馆) 2025-06-10 08:00

2025年5月29日,驻亚历山大总领事杨易接受《我的祖国》报专访,就中埃关系、中国与亚历山大合作、双边文教交流、贸易投资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6月8日,《我的祖国》报刊登此次专访。专访全文如下:

一、您如何评价当前中埃关系的水平?

中埃同为文明古国,都曾为人类进步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两国互为兄弟伙伴,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在习近平主席和塞西总统共同关心引领下,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硕果累累的“黄金十年”。两国在政治上高度互信,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支持对方为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所作努力;密切国际协作,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彰显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战略性。两国在劝和促谈、争取中东和平稳定上有高度共识。中埃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在新形势下,中方愿同埃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朝着新时代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提升两国关系水平,推动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二、中国与亚历山大省之间的合作重点领域有哪些?

中国重视与亚历山大省的务实合作,与亚历山大省保持有良好的关系。中国的上海市、广东省先后与亚历山大建立了友好城市,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等也正推进与亚历山大的友好合作关系。青岛港、广州港分别与亚历山大港建立了友好港口关系。双方在基础建设、港口、海运物流、轨道交通、教育、文旅、媒体、人文交流等领域都有深入的合作。我们期待与亚历山大建设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的合作关系,惠及两国民众。

三、通过领事馆,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交流?

中国埃及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教育领域,驻埃及使领馆通过亚历山大大学、法鲁斯大学的中文系等渠道,支持中文教育和中文课程。2021年9月,亚历山大两所中学将中文教学纳入教学大纲,未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学习中文。中埃高校之间在合作办学与交流、鲁班工坊等职业培训教育、数智教育等领域也开展了深入合作。2024年,青岛港与阿盟科技海运学院开办了“班墨学院”,培养海事人才。2025年4月,青岛—亚历山大青年人文交流营启幕,26名埃及亚历山大师生访问青岛,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师生交流。

中埃都是文明古国,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亚历山大是历史名城,文化之都,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文化互鉴等方面,走在中埃文化交流的前列。亚历山大图书馆、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国立博物馆、皇家珍宝馆等与中国同行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2025年以来,亚历山大歌剧院、亚历山大创意中心先后举办中国高水平文化演出,领馆还多次与亚历山大旅游促进局合作增进中埃人民的相互了解。

四、中国在亚历山大正在进行或未来计划的重点项目有哪些?

在两国领导人引领下,中埃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断增加,成为当今世界南南合作的典范。亚历山大是埃及第一大港口、“经济首都”,中国高度重视与亚历山大关系,双方在港口建设、交通物流等领域合作紧密。中国将在未来更进一步助力亚历山大的发展。

五、领事馆如何支持希望在埃及投资的中国企业?

中国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埃及投资兴业。中国已稳居埃及第一大经贸合作伙伴,2024年对埃及的投资增幅超过60%。领馆积极服务拟在埃投资的中国企业,为他们来埃及考察提供便利,在亚历山大省政府和亚历山大商会的大力支持下,协助对接亚历山大经济部门、亚历山大工业区、港口等单位和埃及相关企业、工厂、农场。总领馆还与埃及相关部门协调,为中企解决投资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保护中企的投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

六、是否有新的举措以加强通过亚历山大港的海上贸易?

亚历山大港是埃及和地中海上重要港口,在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表现亮丽。2023年,亚历山大港与中国青岛港、广州港分别签订了友好港口协议,在港口运营和管理、培训等领域加强合作,互学互鉴。

2024年由中国港湾承建的阿布基尔集装箱码头全面开港运营后,货物年吞吐量可达200万标准集装箱,有力促进亚历山大海运和贸易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持续发展。

埃及交通部正在实施德赫拉等港口码头的建设和开发项目。中国企业希望有机会发挥自身经验和优势,持续深化与埃方合作,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助力埃及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此外,阿盟科技海运学院也与中国高校、企业等深入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培养港航人才。

七、领事馆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驻亚历山大总领馆(一)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春节招待会上的中国歌舞表演、高水平中国文艺演出、书画展等文化展览,向领区民众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与亚历山大旅游促进局合办中国日庆祝活动,让当地民众亲身体验中国节日文化的欢乐氛围和丰富内涵。(二)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埃文化机构、艺术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埃相互了解和文化互鉴。同时,领馆协助举办学术研讨会、文化讲座等活动,与当地同行及民众交流,深入探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促进文化学术领域的互动。(三)推广汉语教育。领馆支持和推动领区的汉语教学机构开展工作,为汉语学习者提供资源和帮助,参与组织“汉语桥”等比赛、汉语文化体验营、夏令营等活动,激发埃及民众学习汉语的兴趣,通过语言学习增进相互了解。(四)利用媒体与社交平台传播。领馆与埃及媒体保持良好关系,积极与当地媒体合作,接受采访、发表文章,介绍中国文化。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渠道,发布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

八、是否有近期计划举办中国文化展览或相关活动?

文化交流是总领馆的工作重点之一。近期我们计划与亚历山大的相关博物馆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与埃及友好人士和学术界人士,举办多场讲座,宣传中国文化和中埃文化交流的最新进展。

九、埃及人学习中文的热情如何?

埃及是最早开设中文教育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自1958年即培养中文人才,经多年发展,中文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埃及“中文热”正持续升温。埃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每年学习中文课程的学生达数千人;教学质量突出,埃及拥有一批杰出汉学家和中文系学科带头人,近年又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青年人才,在历届“汉语桥”大、中学生比赛中多次摘得全球前三的佳绩;教育机构分布覆盖广泛,埃及高校普遍开设中文专业或中文课程,4所孔子学院、2所孔子课堂, 2020年9月,中埃双方签署《关于将汉语纳入埃及中小学作为选修第二外语的谅解备忘录》,包括亚历山大两所中学在内的公立中学中文教育工作推进非常顺利,中文全面进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了从中小学到博士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新学年还将新增多所试点中学。

职业教育是中埃教育合作的特色,如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的埃中应用技术学院,下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在亚历山大,阿盟科技海运学院教育学院和中国青岛港职业教育学院间的合作也非常成功。

十、吸引中国游客前来亚历山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亚历山大是历史名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目的地和中转站,也是旅游胜地。中方积极与埃及旅游部门合作,广泛宣传和推介。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在抖音、微信等中国热门社交平台以及携程、飞猪等旅游预订平台上进行宣传。发布亚历山大的美景、历史文化遗迹、特色美食等图片和视频,展示其独特魅力。中方还与旅游博主和网红合作,鼓励他们分享在亚历山大的旅行经历和体验,介绍亚历山大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中国游客。亚历山大各方也采取措施惠及中国游客,如在机场、酒店、景区、餐厅等场所配备中文标识、中文导游和能讲中文的服务人员,方便中国游客出行。与中国的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推出适合中国游客的酒店套餐和优惠活动。鼓励当地酒店提供符合中国游客习惯的设施和服务。通过亚历山大的特色旅游产品,如以亚历山大的历史文化为主题,让中国游客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利用亚历山大的海滨资源,开发海滨度假产品,推广埃及美食体验活动等。

十一、如何简化埃及人前往中国签证的办理流程?

为更好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国驻埃及使馆不断简化优化前往中国的签证流程,为埃及公民申请中国签证提供了便利。埃及公民申请普通签证,可在开罗中国签证中心或亚历山大中国签证中心提交申请,中国驻埃及使馆为埃及公民提供多种签证类型,包括旅游签证、商务签证等。中国为埃及公民提供一定程度的签证便利,如对部分埃及公民实行多次入境签证,或者对某些特定人群实行免签证入境,具体政策以中国官方的最新公布为准。

十二、当前双边关系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引领下,中埃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同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生动写照。新形势下,建设更具内涵、更有活力的中埃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共同期待。中方愿同埃方不断深化互信,推进合作,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埃命运共同体,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近期,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别大国迷信实力至上、本国优先,无视国际规则,大搞单边霸凌。其单边行径,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严重扰乱国际经贸秩序和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中国感谢埃方坚定支持中方的立场,将与埃方一道,排除干扰和不稳定性因素,坚定相互支持,推进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坚定朝着新时代构建中埃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十三、您如何看待两国在可再生能源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前景?

中埃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埃及正在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项目建设方面具有优势,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埃及可再生能源项目,与埃方开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涵盖太阳能、风能、电力存储、氢能等多个领域。未来双方可以在技术交流、项目建设、政策支持等多个层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