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驻博茨瓦纳大使王雪峰在博主流媒体《卫报》发表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的署名文章,宣介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全文如下: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以来各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各国人民都在思索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何种方式实现现代化目标。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化并没有终极答案,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各国人民都有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的梦想,并将未来的发展和进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具有中国特色,有五个特征:首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其次,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第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迄今为止,全球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人。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无先例可循,是人类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愿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帮助各国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将为世界带来机遇。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哈桑时表示,当年中国自己还很贫困时,就勒紧裤带帮助非洲兄弟修建了坦赞铁路。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更要本着真实亲诚理念,帮助非洲朋友实现共同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愿以自身新发展为非方提供新机遇,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九项工程”,以基础设施为引领,夯实贸易、投资、融资三大支柱,培育中非合作新动能。中方愿同非方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