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驻布隆迪大使李昌林在布官方报《新生报》上发表题为《中国成为疫情后首个恢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的文章。全文如下:
7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由于中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第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连续两个月小幅下降;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出口额连续三个月正增长;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新基建等相关产品增长比较快,上半年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3%,充电桩产量增长11.9%;上半年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3%,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体都陷入停滞甚至衰退,而中国成为首个疫情后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施策的效果:首先是在控制疫情蔓延方面采取了快速、有效的措施,为经济逐步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是加强经济韧性的政府措施,比如向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金融支持;再次是出台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措施,6月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2020年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7月在线上举行了12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11月将在上海举行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显示独特韧劲还来自于拥有完整工业体系,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资源,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由于有上述这些优势,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中国经济仍面临外部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由于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所以说二季度的回升增长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中国经济复苏给疫情笼罩下的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动能,中国将继续为支持全球抗疫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习近平主席7月15日给“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成员代表回信,赞赏他们就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及中外合作建言献策,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中外企业投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营商环境,开辟新机遇新前景。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