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非洲 > 佛得角 > 驻外报道

驻佛得角大使徐杰在佛《岛屿快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产能过剩论”有悖经济规律、有违客观事实》

来源:(驻佛得角大使馆) 2024-06-20 19:32

2024年6月19日,驻佛得角大使徐杰在佛得角主流媒体《岛屿快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产能过剩论”有悖经济规律、有违客观事实》。文章全文中文如下:

近期,个别国家政客和媒体反复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声称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威胁国际市场,冲击世界经济。这一论调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经济规律,完全站不住脚,其实质是个别国家出于一己政治私利,打着“产能过剩”的旗号打压别国先进产业,以“公平竞争”为借口搞贸易保护主义,违背国际贸易规则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企图维护其全球经济霸权。

我们应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

从市场经济规律看。产能多少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且在全球化背景下,生产和消费都具有全球性,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开展互利合作的结果,不能简单以相关指标作为衡量是否产能过剩的标准,而应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判断。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体现在技术、市场、产业链等诸多方面,目前相关产品主要供给国内市场,无意也没有对外输出所谓的“过剩产能”,如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仅占产量的12.7%,对美国出口仅占出口总量的0.82%。而美国所生产的芯片约80%都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有约80%、50%出口,以所谓“产能过剩论”指责中国,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当前,发展绿色低碳新能源是各国共识。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各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也需要新能源发电、储能设施的基础支撑。可见,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相关国际合作加快推进。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的贡献超过一半;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正持续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不是国际市场风险之源,而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从国际政治经济角度看。个别国家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意在遏制打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以不正当手段维护有关国家在全球的经济霸权,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将产能等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违背了经济规律和全球化大势,加剧了世界经济碎片化风险,不利于全球繁荣稳定发展,注定不得人心。在诸多事实面前,中国“产能过剩”这一谬论终将不攻自破。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各国的共同愿望。中国依靠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给各国带来了绿色发展、共赢发展的机遇。佛得角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中佛新能源领域务实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愿同包括佛得角在内的世界各国深化新能源产供链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建清洁美丽新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我们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