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驻冈比亚大使刘晋在冈比亚主流媒体《旗帜报》、《声音报》发表署名文章《践行全球治理倡议:中国正在行动》,宣介中国积极践行全球治理倡议,介绍中国近期在绿色发展、多边贸易、妇女赋权等全球治理关键领域出台的重大举措,展现中方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大贡献的负责任大国担当。全文如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前,两次大战的浩劫让国际社会痛定思痛,建立联合国,开创了全球治理的崭新道路。80年后,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我们应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该倡议包含五大核心理念:
一是奉行主权平等。坚持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二是遵守国际法治。全面、充分、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等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不搞“双标”,不将少数国家的“家规”强加于人。三是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团结协作,反对单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地位和权威,切实发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四是倡导以人为本。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保障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享全球治理成果,更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更好弥合南北发展鸿沟,更好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五是注重行动导向。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协调全球行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打造更多可视成果,以务实合作避免治理滞后和碎片化。
这是中国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向世界贡献的又一中国方案,体现了中方引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大国担当。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中国不仅是为全球南方发声的思想者,更是率先示范的行动派。中方近期在绿色发展、多边贸易、妇女赋权等全球治理关键领域出台了重大举措,充分证明中方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大贡献的负责任大国担当。
一、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郑重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我们生活在同一星球,是共呼吸的命运共同体。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中方将一如既往地以实际行动为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作出贡献,提振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信心,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二、中国不寻求世贸组织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展现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担当
9月23日,李强总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庄严宣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的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中国在2001年以发展中成员身份加入世贸之初,就秉持自主务实的态度,主动调整并放弃了部分特殊和差别待遇。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事实地位并没有改变,但中国毅然决定超越自身利益、主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在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不断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全球发展前景笼罩在不确定性阴霾中的背景下,中方这一决定将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心剂”,彰显了中国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全球治理体系的坚定立场和大国担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始终同冈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共同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加强南南合作,弥合南北发展鸿沟,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三、中国将弘扬北京世妇会精神,坚定推动全球妇女赋权
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召开,共同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讲话,回顾30年来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呼吁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环境、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习近平主席宣布,未来5年,中方将再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提供1亿美元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额度,同国际组织合作实施促进妇女和女童发展合作项目;在民生发展领域援助1000个“小而美”项目;邀请5万名妇女来华交流研修;设立“全球妇女能力建设中心”,合作培养更多女性杰出人才。中方将一以贯之地推动全球妇女赋权,支持全球妇女,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妇女事业发展。
历史如潮,大道如砥,天地宽阔。在全球治理这一重大问题上,中冈有高度共识,持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中国愿同包括冈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携手落实四大全球倡议,乘坐着人类社会同舟共济的大船,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破浪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