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利比亚国(State of Libya)。
【面积】176万平方公里。
【人口】740万(2024年),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阿拉伯语为国语。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222万(2024年)。
【重要节日】国庆日(独立日):12月24日。
【简况】位于非洲北部,与埃及、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乍得接壤。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00余公里。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公元前3世纪,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帝国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现利比亚西部地区)和昔兰尼加(现利比亚东部地区),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比亚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联邦制的利比亚联合王国,后改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4月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2013年5月,国名定为利比亚国(State of Libya)。
【政治】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2021年2月5日,利政治对话论坛选举产生新的总统委员会和过渡政府总理,利前驻希腊大使穆罕默德·尤努斯·曼菲当选总统委员会主席,利“未来运动”政党领导人阿卜杜勒哈米德·德拜巴当选过渡政府总理。3月10日,利比亚新一届过渡政府民族统一政府通过国民代表大会信任投票宣告成立,接替民族团结政府。2022年2月,利东部国民代表大会亦任命政府,现任民族统一政府总理德拜巴拒绝交权。
【宪法】因利局势持续动荡,各方矛盾尖锐,制宪进程处于停滞状态,新宪法草案尚未完成。
【议会】2015年12月,利比亚各派在摩洛哥签署《利比亚政治协议》。根据该协议,国民代表大会成为利比亚最高立法机构,国民大会更名为国家最高委员会,成为利比亚最高咨询和协商机构。2024年8月,哈立德·迈什里当选国家最高委员会主席。
【政府】西部民族统一政府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承认,总理为德拜巴,东部国民代表大会任命政府总理为哈马德。
【行政区划】利比亚全国划分成22个省,3个地区。
【经济】利比亚长期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曾一度富甲非洲。2011年内战爆发前,利比亚原油日产量约160万桶。局势动荡使利比亚石油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内战结束后,利比亚石油生产一度恢复至战前水平。目前原油日产量达140万桶。
2023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441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6125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9.6%。
货币名称:第纳尔。
汇率:1美元≈5.52第纳尔。
【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探明储量分别为 484亿桶和1.54万亿立方米。其他有铁(蕴藏量20-30亿吨)、钾、锰、磷酸盐、铜、锡、硫碘、铝矾土等。渔业产品主要有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等。
【工业】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支柱,绝大部分出口收入来自石油。20世纪50年代发现石油后,利石油开采及炼油工业发展迅速。利石油主要出口至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其他有石化、建材、电力、采矿、纺织业、食品加工等。
【农业】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约2.6%。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7%。可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3%,水浇地不到1%。利比亚农业非常落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有牧场约850万公顷。利比亚食品自给能力不足,近一半的粮食和畜牧产品依赖进口。
【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无铁路。
公路:总长10万公里,其中高级公路5.7万公里,农用路4.2万公里。
水运:主要港口有的黎波里、班加西、图卜鲁格、卜雷加、德尔纳、米苏拉塔、扎维亚、拉斯拉努夫等。
空运:拥有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和非洲航空公司。各类机场共137个。主要民用机场设在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拉塔、塞卜哈、图卜鲁格、苏尔特、卜雷加等地。
【财政金融】2024年利比亚外汇储备约807亿美元。
【对外贸易】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主要进口粮食、食品、机械、建材、运输设备、电器、化工和轻工产品以及武器装备。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土耳其、德国、埃及、中国等。
2023年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出口额 313
进口额 112
差 额 201
【人民生活】2011年2月局势动荡前,利比亚全国有17所综合医院和88个医疗中心,平均每千人有病床4.8张,医生2名。全国有12.2万人享受社会保险。
【教育】2011年局势动荡前,全国各级学校教师总数为30.31万人,在校生人数145.55万人。初级师范学院73所,在校学生1.14万人。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在校人数约178万人,其中高中阶段在校人数约31.7万人。全国有20所高等院校,主要有的黎波里大学、班加西大学等。
【对外关系】坚持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国家属性,强调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
【联合国对利比亚制裁】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动荡后,联合国安理会于2月26日一致通过制裁卡扎菲政权的第1970号决议,包括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限制利比亚高官旅行、冻结相关人员海外资产、将利比亚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等。3月17日,安理会通过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并对利比亚实施更为严格的武器禁运和财产冻结制裁。利比亚内战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于9月16日通过第2009号决议,解除部分对利比亚的制裁,并决定成立联合国利比亚支助团。10月27日,安理会通过第2016号决议,决定在10月31日后终止第1973号决议关于保护平民和设立“禁飞区”的授权。为防止武器流散,避免利比亚国内武器泛滥威胁周边国家安全稳定,安理会于2011年10月31日和2012年3月12日分别通过第2017号和2040号决议。2013年3月14日,安理会通过第2095号决议,放宽对专供人道主义或防护用非致命军事装备的禁运措施。2014年8月27日,安理会通过第2174号决议,进一步加强对破坏利比亚政治过渡进程的组织和个人的制裁力度。2015年3月5日,安理会通过第2208号决议,将禁止从利比亚境内非法出口原油措施的有效期限延长至3月底。3月27日,安理会通过第2213、2214号决议,敦促各会员国对利比亚打击恐怖主义提供支持,决定考虑将有关个人和团体列入制裁名单。2016年6月,安理会通过第2292号决议,授权成员国在利沿岸公海执行武器禁运,该决议已延期至2024年6月。2020年2月11日,安理会通过2509号决议,呼吁成员国全面遵守对利武器禁运。2025年1月,安理会通过决议,将利比亚制裁委员会专家小组授权延长至2026年5月15日。此外,安理会还通过多项涉利决议,涉及利局势、资产冻结等内容。目前,联合国尚未解除对利比亚的武器禁运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