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纳米比亚大使张益明在纳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为什么中国能消除绝对贫困?》
来源:    2021-04-29 15:28
[字体: ]      打印本页

  2021年4月28日,驻纳米比亚大使张益明在纳米比亚《新时代报》、每日新闻网发表署名文章《为什么中国能消除绝对贫困?》,介绍中国减贫成就和成功经验,全文如下:

  今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贫困是全人类面临的长期和共同难题,为什么中国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完成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对中国的减贫实践和经验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我愿和纳米比亚朋友分享。

  一是坚持人民中心。贫困问题本质上是对人民的根本态度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是扶贫减贫的根本动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不管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推进脱贫攻坚,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宁可少上几个大项目,牺牲一些当前利益、局部利益,或者经济增速慢一些,也要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在脱贫攻坚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辛劳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1800多名党员、干部为减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深刻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集中、最充分、最生动的体现。

  二是坚持国家主导。减贫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艰巨工作,仅仅依靠个体、区域、民间等力量远远不够,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战略、国家行动。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贫困作为定国安邦的重要任务,制定实施一个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议,都把减贫作为重要内容,从国家层面部署,运用国家力量推进。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锚定一个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党目标一致、上下同心。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建立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坚持发展为要。贫困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发展是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通过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改革作为消除贫困的重要推动力,不断消除导致贫困的制度性、结构性因素,不断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积极顺应全球化潮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为广大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既对减贫形成了强大的带动效应,也为大规模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坚持立足实际。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制定减贫标准、目标、方略,不断创新减贫理念、方法、手段。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通过社会制度变革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减缓贫困。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带动减贫,重点采取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进入新时代,在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同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扶贫模式由偏重“输血”转为注重“造血”。中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事业推进的实际,逐步调整提高扶贫标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五是坚持凝聚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依托严密组织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广泛有效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推动省市县各层面帮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区域差距。积极开展定点扶贫,组织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军队帮扶贫困县或贫困村。设立国家扶贫日,建立脱贫攻坚国家荣誉制度,表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信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将有力提振包括纳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信心,为各国自主探索减贫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贫困问题是纳米比亚政府和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一直高度重视中纳民生和减贫合作,为纳援建了现代化的青年培训中心、蔬菜大棚、医院、学校等设施,中方多次组织面向纳政府官员、人组党的减贫研讨和交流考察,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纳国家经济建设,提升纳道路、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中国企业在北部捐建的蔬菜大棚、在奥塔维投资建设的生态农场等是中纳深度减贫合作的生动体现和具体例证。中方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纳减贫领域合作,强化减贫经验交流,共同战胜贫困顽疾,携手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推荐给朋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