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非洲 > 尼日利亚 > 驻外报道

驻拉各斯总领事严宇清接受尼日利亚《先锋报》专访(全文)

来源:(驻拉各斯总领事馆) 2025-05-21 16:29

2025年5月20日,尼日利亚主流媒体《先锋报》“今日世界”专版刊出外交事务专栏记者恩奇鲁对驻拉各斯总领事严宇清的采访。严总领事就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深化中尼关系等回答提问。采访全文如下:

一、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对非洲作出10项强有力的伙伴关系承诺。中国如何与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国家合作实施中非合作论坛项目和倡议,迄今取得了哪些进展?

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提出“十大伙伴行动”,聚焦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卫生健康等领域,深化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中国通过多边机制与具体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合作。合作机制方面,中国强化战略对接,与非洲52国及非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并建立税收协定、气候变化合作等专项机制。例如,中尼两个央行续签150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促进贸易便利化。

基建互联互通: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公路建设超10万公里,已建成的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拉伊铁路、拉各斯轻轨红线、蓝线以及正在筹建的轻轨绿线等标志性项目显著提升区域人员和物流效率。

农业与减贫:中国在非洲建设10万亩农业示范区,推广节水抗旱稻、杂交水稻等技术,尼日利亚花生、芝麻等农产品对华出口增长,惠及当地农民。

卫生健康合作:中国向非洲派遣2000名医疗队员,实施抗疟项目,青蒿素等药品通过世卫认证,降低非洲疟疾发病率。

数字经济与工业:中非共建数字技术合作中心,推进20个数字示范项目;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奥贡自贸区等项目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

此外,双方人文交流持续深化,如孔子学院、中文课堂、鲁班工坊等平台促进文化互鉴。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470亿美元,十大伙伴行动框架下的1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即将实施。这些合作体现了中非“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非洲现代化注入持续动力。

二、中非合作论坛强调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您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在尼日利亚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具体项目或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非洲国家自主实现现代化具有极端重要性。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经济增长的“硬件”,完善的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网络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国内和跨境贸易,吸引外资,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改善民生、社会发展以及创造就业等方面有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目前非洲在基础设施方面仍面临巨大缺口。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的数据,非洲每年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大约在680亿美元到1080亿美元之间。基础设施建设之于非洲整体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十大伙伴行动正是在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南方期盼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国与尼日利亚已经走在中非合作的前列,中国在尼日利亚建设了拉伊铁路、凯菲路、拉各斯、阿布贾机场、拉各斯轻轨项目、莱基深水港、奥贡广东自贸区、莱基自贸区等项目,此外,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尼日利亚的电力倡议计划(PPI),在绿色能源、天然气发电、电力基础设施等方面已经与尼方达成了众多合作并已经开始取得成果,尤其在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方面更为尼日利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保障。

三、中非合作论坛如何深化中非经济合作?尼日利亚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有哪些机会?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十大伙伴行动”从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到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安全共筑,十个方面几乎涵盖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方方面面。未来3年,中国政府愿提供3600亿元人民币额度的资金支持,包括提供2100亿元人民币信贷资金额度和800亿元人民币各类援助、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不少于700亿元人民币。

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中国正在持续推进国内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技术革命和突破创新,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5G设备、造船等领域都取得世界性突破,正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正从“世界工厂”向“智能制造中心”不断升级。中尼未来一定可以拓展更多的新领域和新产业的合作空间。

四、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成果之一是允许非洲国家向中国出口部分产品的免关税举措。这项举措效果如何?有多少非洲国家从中受益?

为更加繁荣中非贸易发展,中国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我们扩大非洲农产品准入,深化电商等领域合作。中方愿同非方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为中非贸易投资提供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论坛非方成员一道努力,落实好此次峰会成果,更好造福中非人民。

中尼关系已经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尼应该用好中尼政府间委员会这一平台,不断发挥中尼关系的“互补性”,充分对接各自优势,不断挖掘清洁能源、绿色矿产、金融等新领域合作潜力,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五、中非合作论坛强调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中国在尼日利亚将支持哪些倡议或项目,以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和气候适应力?

中国在尼日利亚的支持项目涵盖了低碳示范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技术和农业等多个领域,旨在全面提升尼日利亚的环境可持续性和气候适应力。

去年11月,中国与尼日利亚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莱基低碳示范区的谅解备忘录。这一合作旨在通过共同编制莱基低碳示范区发展规划、开展相关交流研讨和能力建设活动,为尼日利亚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中国在尼日利亚参与了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如莱基深水港、拉各斯国际机场和拉各斯轻轨项目等,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还促进了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提升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还在尼日利亚推广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中国在光伏、风能及电动汽车等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其能够为尼日利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推动当地绿色转型。中国在非洲的农业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技术援助和技术创新,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从而增强了农业的气候适应力。

六、中非合作论坛的重点之一是致力于在全球安全倡议下推进非洲的和平与安全。中国如何帮助尼日利亚的安全努力,特别是在盗抢和其他安全挑战方面?

中国在推进非洲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中国坚定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强调非洲人民是这片大陆的主人,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中国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非洲国家内政,支持非盟发挥建设性作用。其次,中国支持非洲加强和平安全能力建设。今年1月,中国外长到访非洲并与尼日利亚外长会晤表示,中国将推动全球安全倡议在非洲落地生根。为了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伙伴关系,中国将向非洲国家提供10亿人民币的无偿军事援助,帮助其培训军队和警务人才,更好为中非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此外,中国还支持非洲国家开展维和反恐行动,包括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快速反应部队建设。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尼日利亚应对盗抢等安全挑战的能力。具体实践中,中国通过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援助等方式积极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事务。例如,中国维和部队在非洲执行任务,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贡献了中国力量。

七、去年,习近平主席向非洲承诺了2100亿元人民币的信用贷款额度,以推动中非合作论坛的项目。中国如何解决非洲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特别是在中非合作论坛项目和倡议的背景下,以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非洲能够管理其债务义务?

答: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了中国对非洲发展的坚定支持,也为中非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尼日利亚,这一承诺得到了积极响应。中尼两国在务实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农业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也为其债务可持续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与非洲开展投融资合作,充分尊重非洲国家意愿,考虑非洲国家实际需求,与非方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协议。最重要的是,中方从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因此也受到非方广泛欢迎。

在未来的金融合作中,中方将积极探索对非金融合作的新模式,致力于为非洲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今后,还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非双方金融机构加强交流合作,创新金融合作模式,丰富金融服务产品,重点支持中非双方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八、有哪些机制可以确保中非合作论坛的倡议对尼日利亚和其他非洲国家的当地社区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创造就业机会、技能转移和减贫方面?

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中非之间重要的对话协商平台,通过多种机制确保其倡议对尼日利亚及其他非洲国家产生积极影响。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中非合作论坛推动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与农业现代化等领域的投资合作。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技能转移方面,中非合作论坛鼓励中国企业在非洲设立工厂、研发中心等机构,通过技术培训、实习实训等方式,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非洲员工,提升了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减贫方面,中非合作论坛注重发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与非洲国家分享减贫理念、制定减贫计划、实施减贫项目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减少贫困。

九、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不断发展,中国将哪些新的合作领域视为与非洲接触的优先事项,尼日利亚将如何从这一发展中受益?

这些新的优先合作领域包括:

1.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将继续在非洲投资和建设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以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

2.农业和粮食安全:中国将通过技术合作、培训等方式,帮助非洲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

3.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中国将与非洲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展开合作,推动非洲的数字化转型。

4.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与非洲在疫苗研发、生产和分发方面的合作显著增加,未来将继续加强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

5.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将通过奖学金项目、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非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尼日利亚作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将迎来全方位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

1.基础设施改善:尼日利亚将获得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交通、能源和通信网络,促进经济发展。

2.经济增长:通过参与中非合作项目,尼日利亚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3.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尼日利亚将受益于中国的技术转移和人才培训项目,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

4.公共卫生提升: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将帮助尼日利亚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教育和就业机会:中非合作的教育项目将为尼日利亚培养更多的人才,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