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驻塞拉利昂大使胡张良出席塞非洲青年之声传媒集团举办的中非关系高级别研讨会开幕式并做主旨致辞。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议长图尼斯、塞新闻部长斯瓦瑞以及塞其他多位部长、副部长、议员。胡大使致辞主要内容如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世纪疫情叠加共振,给国际形势带来复杂深刻影响,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迫切期待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荣,期待各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期待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与非洲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长期以来真诚友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为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同时也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上世纪50、60年代及之后的时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为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的艰苦斗争给予了坚定支持。1971年,在非洲等友好国家鼎力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塞拉利昂是当年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国之一。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中非关系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完成“新型伙伴关系”“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级跳。中国帮助非洲新建和升级了超过1万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铺设超过20万公里光纤,帮助600万非洲家庭实现宽带上网。中国还帮助非洲建设了大量医院和学校等。中非贸易和投资合作规模是20多年前的数十倍、上百倍。中国早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连续多年成为拉动非洲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外部力量。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非关系发展,亲自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亲自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一道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迄今已4次访非,足迹遍布非洲大陆各个地区。2015年和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和北京峰会先后召开。2020年6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刻,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召开。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达喀尔召开。截至2022年,中国外长连续32年新年首访前往非洲。
中非共同制订并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等重大举措,涵盖了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和平安全等方方面面,为中非共同发展标构筑了系统性合作框架。
中非友谊的民意基础更加巩固。中非在抗击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国际公共卫生危机中始终并肩战斗。到目前为止,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约120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物资援助,中方承诺愿向非洲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已提供了超过2.5亿剂,在非洲本地化合作生产年产能达到约4亿剂。中方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将于明年初竣工。新冠疫情以来,中方向非洲新增派遣医疗队员330余人次。
中国为非洲和平安全发挥了独特建设性作用。长期以来,中方积极参与非洲地区热点问题的斡旋,主张“由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中方积极支持联合国在非洲维和行动,是维和的第二大出资国,也是“五常”中向非洲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中非相互支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定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有力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整体利益。
今年8月18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成功召开并通过了联合声明。各方重申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定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非方感谢中方为非洲国家应对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发挥的重要作用,期待同中方一道,继续加强论坛机制建设,将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推动非中合作不断提质升级。
中塞关系是中非关系的缩影。两国各层级交往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配合。中方援建的友谊大厦、国家体育场等一大批项目是中塞友好的象征。中国向塞派出了多批次的医疗队、军医组、检测队、农技组,为塞提供了大量粮食、药品、农机具、车辆、办公设备等援助和政府奖学金名额以及赴华短期培训机会。为帮助塞政府和人民抗击新冠疫情,中方第一时间向塞提供了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检测试剂、呼吸机、疫苗在内的多轮紧急物资援助。中塞合作在塞拉利昂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塞拉利昂也在涉及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尊严等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给予中方宝贵支持。这些都是中塞特殊友好的生动体现。
中非关系为什么能这么好?中非友谊为什么能这么深?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是中非有着相同和相似的历史遭遇,情感天然相通。双方都曾长期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实现国家自强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守望相助,在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事业中携手并肩。相似的历史遭遇、相同的历史使命,让中非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
二是中非有相同或相似的发展任务,根本利益一致。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不高,需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少重要成就,但结构性问题尚存。共同的发展任务为双方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经济上的互补为双方提供了重要机遇。中方愿毫无保留同非方分享发展经验。加强团结合作和相互支持,是中非人民努力实现各自梦想和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是始终坚持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友好基础坚实。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中非关系好、中非友谊深,关键在于中非双方缔造了“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真诚、平等、合作中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中非关系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中非合作的最大优势。中非友好实实在在,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是中非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
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年10月,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将有力引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今年也是非盟成立20周年,非洲正加快实现工业化、一体化和现代化,朝着非盟《2063年议程》描绘的美好愿景前行。
中非双方应继续携手维护国际秩序与公平正义,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双方应旗帜鲜明反对强权霸凌,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反对侵犯他国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反对散播政治病毒和抹黑攻击他国的谣言与假消息,反对动辄实施制裁和长臂管辖。
中非双方应继续激发务实合作的潜能,一道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促进共同发展。中非人口总量达27亿,超过世界的1/3,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1%。双方完全可以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成果落实为机遇,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将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
中非双方应继续引领国际对非合作。中非合作兴,则南南合作兴。中非合作从来就不是封闭和排他的,中方欢迎国际社会继续关心和支持非洲,乐见国际社会各方真正为非洲和平、稳定与发展多做实事。希望有关方面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停止将排挤他国作为对非政策的主要目标。中方愿在非方同意的前提下,在非洲开展三方或多方合作。
中非合作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来自外部的干扰破坏。某些国家不是想着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而是企图搞所谓“新冷战”、制造地缘冲突、推动产业链脱钩。这些国家以人权、民主“教师爷”自居,将人权、经贸、环境等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攻击抹黑中国等国家以及中非合作,不择手段挑拨离间中非关系,炮制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等荒谬论调。
好在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心如明镜,知道谁是真正的朋友。历史和事实已反复证明,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挑战,中非友谊都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让我们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珍视中非关系,排除一切干扰,推动中非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