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驻乌拉圭大使黄亚中在乌《共和国报》发表题为《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合作共赢才是正道》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动能不足、地缘冲突、债务高企等多重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关税战、贸易战阴云密布。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国的选择是:以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为全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高水平开放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逆全球化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不可能。中国“两会”刚刚在京落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中国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国内生产总值近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而且这一成绩是在大力推进绿色转型中取得的,是在全球增长低迷背景下实现的,更是在克服外部复杂因素中拼来的,展现出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特征。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增长明显。纵观2024年的中国外贸成绩单,不仅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比8年前上升逾50%,外贸发展“绿意”也更浓了——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超七成,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消费市场人气足、销售旺,尤其是服务消费十分活跃,亚冬会带动冰雪热,“哪咤2”等带动观影热,“非遗春节”打响入境游“开门红”,“中国年”成为了“世界年”。现代经济与传统节日同频共振,内生动力与开放利好协同发力,中国消费市场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意义?发展机遇世界共享。中国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推动者。习近平主席指出:“‘脱钩断链’不是解决之道,互利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中国改革开放新蓝图,决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从190多条缩减到全国版29条、自贸区版27条,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中国开放指数较2008年提高11.89%,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坚持推动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惠及世界的“幸福之路”、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共赢之路”、人类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国正通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同各国一道把开放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清单拉长,让中国大市场的机遇供各国共享、惠及万家。
中乌如何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中国和乌拉圭虽然地理相距遥远,但作为各自地区和平发展的稳定器,两国已成为不同政治体制、不同经济体量国家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近年来,中乌双边经贸合作成绩亮眼,去年乌对华出口3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7%,中国连续14年蝉联乌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以实实在在的福利惠及两国人民。当前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战,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影响中国同包括乌拉圭在内的拉美国家合作。对此,中方的立场是坚定的明确的,我们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同各方开展务实合作,愿同包括乌拉圭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携手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中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正能量,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