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欧洲 > 爱尔兰 > 驻外报道

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李南在英国北爱尔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关税战”损人害己,没有赢家》

来源:(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馆) 2025-03-28 17:39

2025年3月27日,英国北爱尔兰主流媒体《爱尔兰新闻报》刊发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李南题为《“关税战”损人害己,没有赢家》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近期,美国单方面决定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受到两国强烈反对;连续两次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至45%,遭到中方反制。美还宣布自4月2日起对价值280亿美元的欧盟商品征收关税,欧盟也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这些事件的发展表明,一场由美国挑起的针对世界的关税战即将到来。中方多次指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不仅解决不了自身问题,更不利于双方,无益于世界,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一、“关税战”必受反噬,将重创美国经济

增加关税只会让辛勤工作的美国人民受伤害。从历史上看,美国曾发动多起关税战,无一达到正面效果。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为应对经济大萧条出台《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对近2000类进口商品征收超过50%以上的关税,然而美国出口在随后的几年内减少了66%。本世纪初,为挽救日渐衰落的钢铁行业,美国对进口钢铁征收高达30%的“保护性”关税,引发了美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对,推高了美以钢材为原材料的行业的成本,导致损失近20万个工作岗位。从现实看,虽然关税政策表面使部分美国内制造商和零售商受益,但他们将面临更高的原材料进口成本和供应链扰动。据标普全球评级测算,如果针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全部生效,美国消费者价格可能会一次性上升高达0.7%。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数据显示,关税政策出台后,美国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8.3,显著低于1月的105.3,系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21年8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该指数已连续第三个月走低。此外,美国对华发动的上一轮贸易战并未减少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反而2018年至2024年年间中国贸易顺差从3233亿美元升至3610亿美元。历史经验和现实充分表明,“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能适得其反,“关税战”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

二、“关税战”将损害国际贸易秩序,阻碍全球经济复苏

第一,当今世界互联互通,经济相互依存,美国关税“大棒”随机掉落,在贸易政策上反复摇摆,使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蒙上重重阴影,损害的是各国人民的利益。加征关税将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此密切关注、强烈反对。不久前,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发布的一篇学者研究报告认为,依据美国大选期间的关税提案,英国GDP将下降0.14%。第二,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执意推行“美国优先”政策,违背了国际贸易公平、公正的秩序,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是对多边贸易体系的重大打击,加剧全球贸易战风险。第三,美方单方面加征关税,将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关税战”将进一步缩小全球贸易量,引发全球性有效需求不足、债务高企和收入不平等等结构性问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使2025年全球经济产出减少0.8%,2026年减少1.3%,全球经济复苏必受其累。

三、中国致力拥抱开放型世界经济,将坚定走好自己的路

美国频频对中国制造贸易摩擦,其实质就是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遏制打压中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中方愿与美方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基础上发展平等互利的双边关系。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美方如果选择合作就能实现互利共赢;如果美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关税战、贸易战解决不了问题,更挡不住中国发展。在美国忙于加征关税时,中国缩短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实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在美国忙于筑起“小院高墙”时,中国的DeepSeek拥抱开放和包容性的科技创新,推动AI技术从垄断走向多边共享;在美国忙于收紧签证时,中国政府同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对54国实行过境免签,“China Travel”迎来升级版。中国始终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建设力量,致力于拥抱开放型世界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第二大进口国地位。中国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各国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机遇,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制,营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合作环境,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锚”和“动力源”。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展望未来,各国应携手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