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驻保加利亚大使戴庆利在保媒体《24小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式现代化为中保经贸关系提供更广阔机遇》,宣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文如下: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久前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下一步将形成数千项具体改革方案,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实现改革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此次全会《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对中国未来发展,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中国式现代化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会强调,要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至18%左右,对全球增长贡献率达32%。货物贸易连续7年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量质齐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4.2%,吸引外资规模近5000亿元人民币,仍处于近10年来高位。
中国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全球创新指数从2012年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光伏、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向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既定目标,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二、中国式现代化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标识,坚持合作共赢初心。
近年来,面对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冲突外溢,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搞“脱钩断链”“去风险”。要团结还是分裂、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人类将作出影响深远的历史抉择。
全会再次以坚强有力的声音向世界宣告,中国的选择是:团结、开放、合作。历史表明,发展靠的是开放包容,而不是对立对抗。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搞“脱钩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坚决摒弃大国冲突的“新冷战”,选择主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各国一同进步、共克时艰。IMF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使其他经济体产出平均提高0.3%。
全会强调,要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更加积极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将营造开放创新生态,创造消费新场景,培育外贸新动能,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活动的“强磁场”;将全面参与世贸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相关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实际上,“比较优势”是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如果生产超出本国所需就被称为“产能过剩”,那么国际贸易将无法开展。以汽车为例,德国80%、日本50%、美国25%的汽车产量用于出口,而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仅占产量的12.7%,中国电动汽车被称为“产能过剩”显然是一种保护主义的借口和托辞。
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平均售价高于国内,不存在所谓的“价格扭曲”,中国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也符合国际惯例,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并不是依靠补贴,而是源于充分的市场开放竞争。当前世界新能源汽车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的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只会对全球绿色转型发展和气候目标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三、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坚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从支持沙特、伊朗推进改善关系进程,到承办巴勒斯坦各派内部和解对话,再到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立场,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坚定不移劝和促谈,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中国将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中保两国传统友谊深厚,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发展。2015年,保加利亚成为首批与中国签订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自2015到2023年,中保双边贸易额从17.92亿美元增长到42.21亿美元。中国对保投资合作呈现良好势头,特别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信息与通信、农业、金融等领域已经取得可喜进展。保成为中国在中东欧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
保加利亚位于东西方交汇之地,是欧亚之间的贸易走廊,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今年是中保建交75周年,明年将迎来中保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中国愿与保一道努力,用好三中全会政策红利,共同推进中欧班列、贸易投资、电子商务、财政金融、农林医疗、科技人文等全方位务实合作,为中保友谊进一步深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