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驻比利时大使费胜潮在《欧盟记者报》发表署名文章《增长之势,创新之力,开放之路以“确定的中国”为世界赋能》,全文如下:
不久前,2025年中国全国两会成功闭幕。两会不仅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确定性日益成为全球稀缺资源。经济全球化逆风加剧,保护主义沉渣泛起,个别国家挥舞“关税大棒”,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世界何去何从,各国抉择将决定时代方向。中国的答案明确而坚定,就是要以中国的确定性稳住不确定的世界。我愿从增长、创新、开放三方面,分享我对“确定的中国”的看法。
稳中求进,经济增长的稳定锚。2024年,中国GDP首破130万亿元(约合18万亿美元),经济增速5%,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在内外压力加大背景下,这一增速实属不易,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广阔潜力。在中国,我们每天生产8万辆汽车,340万台智能手机,寄送超过4.7亿件快递…强劲市场活力背后,是完整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完善基础设施、强大创新能力的共同支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平稳起步。今年我们亦有信心实现5%左右目标增速,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稳”的支撑、“进”的动力。
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是十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约合4960亿美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达2.68%,超过欧盟国家2.11%的平均水平。欧洲专利局年度专利指数报告显示,2024年收到来自中国的2万余项专利申请,占申请总数的十分之一。近来,中国科技和产业创新亮点纷呈,以“杭州六小龙”(聚焦于人工智能、机器人、游戏开发、脑机接口等)等初创企业为代表的科技突破层出不穷。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的开源模型火爆全球,赋能各国共享人工智能红利。中国以科技创新实现“从无到有”,以产业创新助推“从有到用”,坚持二者深度融合,引领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扩大开放,超大规模市场的新机遇。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期,中方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从四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中方进一步加强对外商来华的服务保障,主管部门每月召开一次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听取企业诉求,帮助排忧解难。中方愿同包括比利时在内的各国企业共享发展机遇,诚挚欢迎比利时等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并从中受益。
比利时以贸易而兴,以科技而强,是最早积极欢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赴华投资开办企业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比利时便是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受益者。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24年中比贸易额近400亿美元,较十年前翻了近一番。中国是比在欧盟外第三大贸易伙伴,比在华累计投资项目1300余个。中比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在生物医药、尖端科技、绿色发展、物流运输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阿里巴巴菜鸟位于列日机场的智慧物流枢纽(eHub)、中远海运港口泽布吕赫码头,均是助力中比、中欧跨境贸易的亮丽名片。
近日,全球票房最高的动画影片《哪吒2》在比上映,激发当地朋友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不少人表示希望有机会亲赴中国体验风土人情。去年以来,比方已加入中国“免签”朋友圈,各领域交流不断跑出加速度。我们欢迎比欧各界朋友到中国走走看看。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中比两国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维护者,在广泛领域拥有共同利益。中方愿同比方和世界各国携手前行,稳定增长之势,凝聚创新之力,拓展开放之路,以“确定开放的中国”为全球共同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