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在中国同波黑建交30周年之际,驻波黑大使李凡在《解放报》(波族)、《塞族之声报》(塞族)、《晚报》(克族)三族主要报纸发表署名文章《中波关系面临新机遇》,指出习近平主席与波黑领导人在中波建交30周年之际互致贺电,为双边关系提供战略指引,介绍中波建交30年来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全文如下:
2025年是中国和波黑建交30周年。30年来,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波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树立了不同大小、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携手发展的典范。
这是携手同行、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的30年。在纪念两国建交3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主席向波领导人致电祝贺,表示中波建交30年来,双方秉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发展双边关系,愿赓续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引领中波关系再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波黑领导人表示,波中关系的力量体现在政治对话富有深度、经济合作具有活力、文化交流丰富多彩、民间往来生机勃勃。两国外长也互致贺信,强调将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密切外交部门沟通协调,推动中国同波黑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波关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石,其意义在当下动荡不安的世界更加凸显。双方始终尊重彼此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在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尊重波黑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无论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相待。波黑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方在台湾、涉疆、人权等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双方就国际地区事务保持着密切沟通协作。
中波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克时艰。今年年初西藏发生地震后,波方领导人第一时间致以慰问。在波黑面临疫病侵袭、洪涝成灾的困难时期,中方积极筹集物资、伸出援手。中方还开展医疗、农业、科技等领域援外培训班,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这是相向而行、务实合作硕果累累的30年。波黑是中国在西巴尔干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则是波黑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和波黑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15.2%。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迈向深入,达巴尔水电站、巴尼亚卢卡-普里耶多尔高速公路等项目顺利推进,伊沃维克风电站、多博伊市“圣使卢卡”医院、萨拉热窝城轨改造、波契泰利大桥、泛欧5C高速公路波契泰利-兹维罗维契段等项目竣工,给波黑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伊沃维克风电项目设计装机容量84兆瓦,年均发电量达2.59亿度,每年可帮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利夫诺市市长康德里奇动情地说,风电场不仅符合欧洲的能源政策,还直接创造100多个就业岗位,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多博伊市医院床位数达468个,医疗功能更加健全,科室布局更为完善,当地居民再也不用远赴异地求医,享受到极大便利。
这是民心相通、人文交流欣欣向荣的30年。上世纪70年代《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风靡中国,成为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珍贵记忆。高等院校、学术团体、民间组织之间来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出现在波黑大街小巷,2024年中国赴波黑游客总计约7.5万人,同比增长145%。“汉语热”在波黑青年群体中方兴未艾,以巴尼亚卢卡大学、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学生为代表的波黑青年纷纷赴华留学考察。天津市与萨拉热窝市结为友城,互赠的“联谊亭”和“饮水亭”成为两市友谊的象征。2024年波黑“汉语桥”比赛大学生组亚军斯米奇激动地表示,“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美食都让我非常着迷,选择学习汉语课程是我作出最正确的决定”。
这是相互尊重、坚持走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30年。
中国全国两会胜利闭幕,释放了一系列重要数据:中国设定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等主要预期目标,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波黑国内当前就加入欧盟达成共识,中方支持波黑入盟,尊重波黑人民对国家前途的自主选择,愿平等发展与波黑三族关系,始终希望波黑各族进行包容性对话,实现和平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波黑流传着一句话,友谊就像葡萄酒,越陈越香。中方愿与波方一道继往开来,稳步推进两国的政治、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播撒更多友谊的种子,搭建更多合作的平台,推动双边关系不断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