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驻丹麦大使王雪峰在丹主流媒体《商报》发表题为《全球治理倡议为动荡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署名文章,中文全文如下:
2025年,继年初正式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以来,丹麦陆续接任北极理事会主席和欧盟轮值主席,致力于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影响力。
2025年也是中国外交的精彩之年。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中国成功举办天津峰会,并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月还召开了全球妇女峰会,汇聚来自世界各国的宾朋。
2025年对世界而言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80年前,国际社会在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痛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成立了联合国,对战后和平与发展秩序进行了制度化安排,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实践,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80年后的今天,世界依然不太平,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地区动荡频发、逆全球化抬头、规则法治缺位,全球治理赤字不断加剧。个别国家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别国之上,动辄要从“实力地位出发”与别国打交道,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严重冲击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数字鸿沟等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等新疆域治理缺位,新的规则和机制尚未建立。新旧全球性问题交织叠加,全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考验。
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回应了国际社会对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全球治理秩序的迫切呼唤,为“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了中国方案——全球治理倡议(GGI)。全球治理倡议包含五大核心理念,即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
主权平等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联合国宪章首要原则。不能谁“胳膊粗”、“拳头大”,谁就说了算。
坚持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各国应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共同执行,反对丛林法则和双重标准,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
践行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径。全球治理是大家的事,关系每个国家的切身利益,要靠协调合作,而不是单边霸凌。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要立足自身优势,发挥建设性作用,避免任何歧视性、排他性安排。
倡导以人为本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各国人民是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全球治理的落脚点,就是要致力于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让每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平等享有发展机遇、基本权利和安全保障。
坚持行动导向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全球治理是否管用,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这些全球治理议程紧密联系,需要加强统筹协调、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无论是丹麦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应着眼增强治理实效,以务实合作避免治理滞后和碎片化。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目的在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这种改革完善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为了增强现行国际体系和机制的执行力与有效性,使其更适应新形势、更能高效应对全球性挑战。全球治理倡议是开放包容的倡议,欢迎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积极参与。
丹麦一贯长期倡导和平理念、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主张高度契合。中方期待与丹麦深化战略沟通,拓展务实合作,以庆祝建交 75 周年为新起点,携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书写多边主义新篇章,开辟国际关系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