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驻慕尼黑总领事邱学军在德国《新团结》杂志第40-41期发表署名文章《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全文如下:

近段时间以来,德国和欧洲有个别人士围绕中国稀土出口政策大做文章。有的危言耸听,声称欧洲面临所谓“稀土供应中断风险”;有的颠倒黑白,炒作中方将稀土主导地位“武器化”;甚至有人给欧洲企业出了个不啻于自断经脉的“损招”,建议从稀土供应链入手开启所谓对华“去风险”。以上这些杂音,实质是把技术问题人为政治化,企图通过颠倒黑白打造“依赖焦虑”、对中国进行不负责任的有罪推定,与事实不符,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多年来,中欧在新能源、机器人、电动汽车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这都离不开双方稀土产业链的有力支撑。中国政府充分考虑包括欧洲各国在内全球相关需求关切,本着推进可持续发展、履行防扩散国际责任、秉持合作共赢的三重原则,依法依规对稀土出口进行审查:
一、以人为本,开发环保并重。稀土开采加工存在重大环境污染风险。中国稀土储量仅占全球23%,却一度支撑起全球90%需求市场,为此承担了沉重的环境负担。以江西赣州为例,多年的稀土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农田的状况。截至目前,当地土地治理投入累计已达380亿人民币,远超当地稀土开采累计收益。为防止“竭泽而渔”,中国政府执行保护性开采、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稀土政策,出台包括开采总量控制、生产资质审核、环保门槛和进出口申报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目的在于推动稀土产业健康永续发展,更好践行和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稀土产业绿色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努力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下,2025年1月至7月,中国稀土出口总量达38563.6吨,同比增长13.3%。这充分证明,有关出口管制政策是为守住可持续发展底线,绝不是关上自由贸易大门。绿色转型是各国均应知行合一、坚决履行的责任。个别人士不能一边高呼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另一边却对中国基于同样目标的行动横加指责,这是典型的“双标”和不负责任之举。
二、和平道义,履行国际责任。稀土是具有军民两用属性的战略资源,不仅广泛运用于高端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领域,同时也在航空发动机、先进雷达及航电系统等尖端军事装备研发制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加强对稀土战略资源的合理管控,防止其被滥用或被转用于破坏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活动,是国际社会应普遍承担的义务。全球已有13个国家实施类似出口管制。中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具备生产、加工、精炼全产业链优势的稀土生产和出口国,主动同“军民两用”物项出口国际准则对接,依法依规对特定稀土产品采取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体现了中方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一贯立场。进行出口管制的目的是积极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绝非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这与美国以“国家安全”之名行技术霸权之实,在芯片、光刻机等领域强迫欧洲配合其实施针对中国的技术围堵截然不同。
三、公平畅通,助推中欧共赢。中国政府稀土出口管制的核心,是实施“规范出口”而非“禁止出口”,始终秉持的是开放共赢和共商共享原则。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柏林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共见记者时表示,“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中方主管部门专为欧洲企业设立稀土出口“快捷通道”,全力确保供应链顺畅。中国商务部介绍称,欧洲企业如遵守相关出口管制规定并履行必要程序,其正常需求均能得到保障。2025年上半年有超过六成欧盟企业通过此渠道获得出口许可。近期,在中国总领馆的联系协调下,巴伐利亚州已有多家企业顺利获得进口稀土材料的许可审批。中德双方商务主管部门间有正常沟通机制,双方可就经贸领域合作交流保持联系,并探讨建立专项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两国贸易畅通、强化供产链韧性,惠及双方企业和人民。
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贸易战、关税战也不会有赢家。美国向全世界包括其盟友“无差别”挥舞单边霸凌大棒,力图迫使欧洲在“对华技术封锁”与“自身产业安全”间二选一,还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强令稀土等关键矿物在北美或自贸伙伴国加工,变相剥夺欧洲企业公平获取稀土的机会,直接加剧了欧洲稀土短缺的风险。欧盟若真心关注贸易全球化和切身利益,理应审视美国单边主义对欧洲的危害,而非盲从美国、煽动所谓对华“脱钩断链”,干扰国际社会为共同应对全球化面临的真正威胁而作出的努力。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互利合作树立了典范,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7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指出,中欧都是主张多边主义、倡导开放合作的建设性力量。双方应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使合作成为中欧关系的主基调。稀土合作是中欧共同维护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面。中方愿继续在该领域与欧方加强平等沟通对话,妥处分歧摩擦,以中欧共赢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这是时代赋予中欧双方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