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欧洲 > 德国 > 驻外报道

驻慕尼黑总领事邱学军出席同柳特伯德文理中学学生交流活动时的致辞

来源:(驻慕尼黑总领事馆) 2025-11-11 21:55

(2025年11月10日)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谨代表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热烈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到来。同学们对中国国情和政策兴趣浓厚,中国总领馆的外交官们很高兴与大家进行交流。

同学们提出的今天交流活动的主题是“制度竞争:1989-2026的中美俄”,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围绕这个主题及双方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我想先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的全球责任与贡献、中国构建新型伙伴关系三个主题发言,我的同事们随后就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同各位同学深入交流。期待大家畅所欲言,祝愿大家得偿所愿、满载而归。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要读懂当代中国,近现代中国史是一本必读的教科书。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GDP仅为123亿美元,人均GDP则只有23美元。到2024年,中国GDP已达18.94万亿美元,人均GDP为1.34万美元,实现大幅越升。新中国成立76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发展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工业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项前无古人的历史性成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体现在中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中国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这是中国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这一重要史实和民族荣光的有力举措,回应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体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和共同心愿。借此机会我还想强调,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德国也曾经历分裂之痛,应当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看清“台独”势力反华分裂的危害。希望德国各界朋友们能从自身经历、历史大势和国际和平稳定的角度出发,旗帜鲜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一切“台独”行径。

二、中国的全球责任与贡献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习近平主席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当今世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和世界双通的大门,中国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也为经济全球化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因如此,中国更加认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支持发展作为世界各国普遍权利。

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为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不久前的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宣示了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2026-2030)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会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坚定决心,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创造更大的机遇。

三、着力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中国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始终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设计和发展本国的政治制度,保持战略自信,坚持和而不同,既不照搬别国,也不搞制度输出和制度竞争。本着这种原则,新中国自成立至今始终积极寻求同世界各国建立伙伴关系,深度参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同以往的任何种类的结盟关系都存在着本质区别。

我们坚信,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政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也不可能相同,只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才能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与发展进步的统一,才是好的政党制度。搞制度对立和搞意识形态之争同样危险,国际社会应摒弃制度对立与意识形态对抗的冷战思维,努力避免霸权主义和新冷战的发生,以交流互鉴、对话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各位朋友们,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预备队。期待各位青年朋友们继续保持开放、宽广、包容的全球视野,发挥好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百闻不如一见”。受益于中国推出的对德免签30天、“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Young Envoys Scholarship)等政策,德国青年学生赴华交流参访非常便利。希望各位能抓住机会实地访问中国,亲身感知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