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姜笑洋发表署名文章《守护共同记忆,赓续英雄血脉,共谱中俄世代友好新华章——从一支特殊部队的光荣历史说开去》
来源:(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馆) 2025-08-13 15:41
2025年8月13日,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姜笑洋在领区主流媒体《莫斯科共青团报》发表署名文章《守护共同记忆,赓续英雄血脉,共谱中俄世代友好新华章——从一支特殊部队的光荣历史说开去》,全文如下:
1941年,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在日本侵略者的铁壁合围下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在这危急时刻,苏联军民向抗联战士敞开了怀抱。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第88独立步兵旅)由此诞生,谱写下一段中苏人民同仇敌忾、守望相助的传世佳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传承东北抗联精神血脉、共同谱写中俄合作的崭新篇章,是两国民心所向,更是我们作为英雄后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东北抗日联军是一支有着特殊意义的部队。他们最早开展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顽强斗争,自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起便战斗在抗敌救国的最前线;他们在侵略者的围堵绞杀中坚持了最长时间,14年的游击战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他们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长期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孤悬敌后,后勤补给几乎为零。东北抗日联军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承载着中俄两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深厚的战斗友谊。1939-1941年间,东北抗联陷入了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困苦时期,绝大多数根据地遭到破坏和丧失,部队从3万多人锐减到不足2000人。1942年前后,部队分批通过密山、饶河、逊克等地转入苏联境内,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维亚茨阔耶村休整、集训,并按照苏军的编制进行整编,于1942年8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苏方为部队整训全力创造条件,部队政治素质、军事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其间,周保中旅长等指挥员把部队分成小分队或小组分批、轮流回国,组织潜伏在东北的抗联人员侦查敌情、骚扰敌阵、打击日军。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教导旅官兵协助苏联红军进军东北,与苏军将士并肩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诗篇。
80年前,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势力给人类造成了空前浩劫,中俄两国作为二战亚洲和欧洲两个主战场,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挽救各自民族危亡和人类前途命运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大贡献。二战的沉痛教训殷鉴不远,唯我独尊的霸权主义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决不能死灰复燃。一切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俄历史功绩的图谋都不会得逞。全世界进步力量、正义力量、和平力量都应在这一特殊重要的历史节点团结起来、行动起来,共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维护正确历史叙事,共同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百炼成钢的真朋友。两国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铸就深厚的传统友谊,秉持相似的价值理念,探索出两大邻国之间的正确相处之道。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成为两国关系的精神内核。习近平主席指出:“(中俄)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我们要始终牢记中俄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始终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世界和平稳定的守护者,不断深化新时代“背靠背”战略协作的坚定默契,拓展“手牵手”互利共赢的生动实践,擘画“心连心”人文相亲的温暖图景。
烽烟散尽八十载,战斗友谊永传承。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每年都会前往祭扫东北抗联教导旅烈士陵园,回忆峥嵘岁月,缅怀英雄先烈。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位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维亚茨阔耶村的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第88独立步兵旅)英烈纪念设施整修工程有序推进,双方主管部门正在就适时举行竣工揭幕仪式进行积极协商。相信两国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定能在时光流转中熠熠生辉,中俄友谊之树定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精心呵护下枝繁叶茂、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