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欧洲 > 俄罗斯 > 驻外报道

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罗世雄发表署名文章《美国抹黑中国产能的种种话语陷阱可以休矣》

来源:(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馆) 2025-08-18 13:43

2025年8月15至16日,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罗世雄在《专家—乌拉尔》杂志、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州报》先后发表署名文章《美国抹黑中国产能的种种话语陷阱可以休矣》,全文如下:

一段时间以来,在美国关税战拖累全球经济、各国忧思恐惧上升的背景下,一些别有用心的美国政客、媒体又开始煽动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产业补贴论”、“出口依赖论”,鼓噪“经济再平衡”,其目的已是不言而喻——遏制中国发展、转移矛盾焦点、维护一己私利。这些精心设计的话语陷阱背后,无一不是美国面对自身全球霸权地位难保时的心态失衡和焦虑过剩。让我们共同挖一挖这些陷阱背后美国避而不谈的真相。

“产能过剩论”实质是美国背弃自由贸易原则。供需关系的全球性,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将供需平衡限定在一国范围内,把各国出口优质产品等同于产能过剩,是对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等国际贸易理论的颠覆。换句话说,中国产品能否进入一国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美国生产的芯片80%用于出口,空客和波音飞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高达55%和42%,岂非早就在输出过剩产能?中国稀土产品也大量出口,美国怎么不说中国稀土“产能过剩”?况且,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70%且库存高企才能称之为产能过剩,而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一直稳定在合理区间。2017-2023年,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5%,与美国77.2%水平相当。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在中国的比亚迪更是连续四年高于99.5%。美国企图让中国削减产能“自废武功”,剥夺中国正当发展权利,最终目的依旧是维护其霸权地位。

“产业补贴论”实质是美国回避自身竞争力不足。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合理合规,集中在研发、消费环节,不存在世贸组织规定的禁止性补贴,更不与出口挂钩。中国制造物美价优、广受青睐,是因为中国作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优胜劣汰中培育出了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的超大内需市场和海量人才储备,更能迅速实现规模化创新。这是中国的骄傲,而不是原罪。反观美国,产业空心化加剧、基础设施老化、制造业竞争力疲弱,美国政府无力改变现状,只能滥用贸易救助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来搞自我麻痹。事实上,美国才是产业补贴的“集大成者”。美国《通胀削减法》、《芯片与科学法》等提供巨额产业补贴,实施大量针对第三国歧视性政策。截至2025年7月,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协定》下共有143个案件,其中美国被告45次,欧盟24次,居前二位,谁在违规搞产业补贴一清二楚。

“依赖出口论”实质是美国以主观感受代替客观事实。出口依赖性是指一国经济中出口所占比例高低,统计数据清晰可查,并不是嘴上说说就能颠倒黑白的。2023年中国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在全球155国中排130位,远低于部分西方国家。2021—2024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86.4%,可见内需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不仅如此,强大的内需市场还给外贸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有出口实绩的数十万企业中,近85%同时开展内销且金额占销售总额的75%。长远来看,中国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中国商品即便不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也有充足的吸收能力。中国有着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正处在消费升级黄金期,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只是时间问题。近年来,中国正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推进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市改造,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将释放巨量消费需求,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潜能。

“经济再平衡”实质是美国为贸易霸凌找借口。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美国总是片面强调对别国存在货物贸易逆差,却在刻意回避自身在服务贸易领域获得的巨大顺差。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来源国,且顺差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华美国企业销售额比在美中国企业多4000多亿美元。按照美国的逻辑,这难道不是美国在占中国的便宜?一直以来,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打开了共享发展的机遇之门,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7.5%下降到2024年的2%。中国已连续7年举办进口博览会,主动给予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同样,中国乐于进口符合中国人民需要的优质美国产品。中美经贸合作本来可以双赢,但美国动辄拿“国家安全”当幌子,限制半导体等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人为加剧对华贸易逆差,让美国企业白白丢了中国市场,最终酿成作茧自缚的下场。美国大可以继续固步自封、倒行逆施,但公理和霸权的高下已分。无论美国政客再编出多少话语陷阱,事实和真理终将以正压邪。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