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欧洲 > 俄罗斯 > 驻外报道

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接受俄版《福布斯》杂志书面采访

来源:(驻俄罗斯大使馆) 2025-10-31 14:50

2025年10月30日,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接受俄罗斯版《福布斯》杂志书面采访。采访全文如下:

一、如何评估中资企业在俄及俄资企业在华的业务规模与市场表现?双方市场是否涌现新企业和产品?俄企是否有机会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

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达到历史新高水平。双方合作互补性强、动力足、潜力大。自2021年以来,双边贸易额实现约1000亿美元的增长,2024年再创新高,达24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俄罗斯亦位列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不久前,普京总统赴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并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会晤,为两国互利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涵盖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农业、检验检疫、卫生、科研、教育、媒体等领域的20余份合作文件。随着中俄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企业在对方市场的业务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俄罗斯在对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方面位居前列。自2019年“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投运以来,累计输气量已突破1000亿立方米。双方在俄北极地区液化天然气项目上也开展了高效合作。近年来,两国持续降低贸易壁垒,俄罗斯已成功实现对华猪肉和牛肉出口。食品及农产品成为俄对华出口的重要品类之一,未来增长潜力可观。去年,双方签署新版《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今年又达成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的相关协定,一批重点领域大型合作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工业合作方面,俄罗斯是中国汽车出口全球的主要市场之一。总体看,中俄在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等多个领域持续推进,不断拓展互利共赢的新空间,切实造福两国人民。

二、如何评价两国科技领域双边合作?中俄在复杂技术产品研发、设计及生产方面是否存在成功合作范例?

近年来,中俄科技合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成果丰硕,已成为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2024年,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增至15项,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极地研究、低碳技术等前沿方向。自2020年以来,两国科学基金会共同资助项目200项,参与科学家超过2500人,其中青年科研人员占比超过一半。双方科研机构在空间冷原子钟、极寒材料、地球物理数据共享、光电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原创突破,为重大工程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为加强基础研究合作,双方积极推动大型科研机构在“大科学”装置领域开展务实协作。2015年,中国科技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教部及联合核子研究所就“重离子超导同步加速器”(NICA项目)达成合作共识。近年来,双方在核心设备、关键技术、工艺流程、材料研发及软硬件配置等方面密切协作,相关重要进展已列入“中俄科技创新年(2020-2021)”成果清单,并获得两国领导人高度肯定。

总体看,中俄科技合作基础扎实、机制完善,在前沿领域布局早、推进快、成效实,已成为推动双边关系高质量发展、维护全球科技治理体系稳定、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力量。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强化战略对接,深化创新协作,扩大人才交流,共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如何评价两国教育领域双边合作?学生交流规模如何?中国留学生赴俄首选哪些专业?

中俄教育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年建立教育合作机制以来,双方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积极开展合作,《2030年前中俄人文合作路线图》教育领域项目正稳步推进。两国高校已建立14个同类学校联盟,涵盖600多所高校,形成全球最大的双边高校合作网络。目前,在华举办的中俄本科以上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126个。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发展态势良好,成为中俄教育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莫斯科海南动力大学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双方支持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大学共建中俄基础科学研究院,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合作。

语言教学合作成效显著。俄罗斯已有360多所教育机构开设中文课程,中国则有近570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或课程,300多所中小学开展俄语教学。此外,双方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近年来,中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双向留学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在俄中国留学生总数超过6.6万人,在华俄罗斯留学生达2.1万人。双方正共同努力,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年度双向学生流动规模10万人的目标。据了解,中国留学生在俄就读首选专业包括语言、教育、管理、经济、艺术、新闻等。

四、俄公民赴华免签政策实施后,游客流量可能增长多少?推荐哪些景点和美食?中国游客赴俄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中国对持普通护照的俄罗斯公民试行免签政策发布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从莫斯科出发赴华航班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近一倍。该政策将极大便利双方人员往来,有力促进各领域交流,尤其将推动旅游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截至目前,中国拥有世界遗产60项,位居全球第二。俄罗斯游客可前往北京、西安感受东方古韵,赴上海、重庆体验现代都市风貌,游览张家界、桂林欣赏自然山水,到海南享受阳光沙滩,也可在黑龙江、吉林等地领略独特的边境风情。中国美食多样且具地域特色,从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到广东早茶,  一道道舌尖上的盛宴让外国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俄罗斯幅员辽阔,自然景观壮丽,文化资源丰富,深受中国游客喜爱。除莫斯科、圣彼得堡外,莫斯科周边“金环”小镇、伏尔加河游船、摩尔曼斯克极光之旅、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景区以及远东地区也都吸引着大量中国游客。我们期待俄方相关便利化措施也能很快落地,进一步促进双向人员往来。希望中俄双方把握机遇,开发更多符合对方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将旅游打造成为两国人文交流与务实合作的新亮点。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