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欧洲 > 拉脱维亚 > 驻外报道

驻拉脱维亚大使梁建全接受拉《独立早报》书面采访

来源:(驻拉脱维亚使馆) 2020-06-09 00:00

  2020年6月9日,驻拉脱维亚大使梁建全就当前中国疫情形势、中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美关系、涉港和涉台等问题接受拉脱维亚最大的全国性媒体之一《独立早报》主编派德斯(Juris Paiders)书面采访,全文(中文译文)如下:

  1、当前中国Covoid-19疫情情况如何?关于旅行和国际贸易的限制有哪些?

  答:目前,中国国内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在严格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社会秩序正在有序恢复。截至6月4日,中国累计确诊病例83027例,治愈出院78327例,死亡4634例,现有确诊病例66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此外,为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排查力度,中国最早报告疫情病例、也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武汉市,从5月14日至6月1日对全市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累计检测989万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仅检出300名无症状感染者,检出率为0.303人/万人。这个结果表明,武汉现在是一个安全的城市。

  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了巨大牺牲。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负增长,民众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受到很大影响,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目前在中国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在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已没有旅行限制。鉴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在蔓延,中方决定自今年3月28日起,暂时停止外国人入境。持外交、公务、礼遇签证入境不受影响。外国人如来华从事重要的经贸、科技等活动,以及出于紧急人道主义需要,可向中国使领馆申办签证。入境人员抵华后,要集中隔离观察14天。中国从未制定针对国际贸易的限制性措施。中方愿与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做好当前形势下中外人员往来工作,并将根据疫情形势及时调整现行措施。

  2、中国计划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期限内减少旅行限制?近期有没有要求赴华旅行人员提供健康证明或类似附加文件的计划?

  答:何时调整有关限制措施取决于疫情形势。为了方便企业复工复产,中方最近与韩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协商开通了有关入境人员获取签证并入境的“快捷通道”。根据“快捷通道”办法,双方有需要的人员可通过对方负责接待的企业和政府机构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有关人员可按规定申请签证,经离境前健康监测和入境后检疫检测合格,可以缩短入境后的隔离时间,其后按闭环原则全程接受有效管理。

  建立“快捷通道”的做法是中国同有关国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恢复交往合作、支持复工复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各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地区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快捷通道”第一阶段在中国部分省(市)同有关国家之间实施,之后将视情逐步扩大通道适用范围,并探讨逐步恢复国际商业航班。

  此外,据了解,经中德双方协商,近日一架搭载180名德国企业家、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等的汉莎航空公司包机飞抵中国天津,开启了中欧疫情后合作的先河。

  我们愿继续同各国探讨类似安排,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致力于恢复必要人员往来,为各自国家复工复产、深化彼此合作提供支持,为地区和世界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助力。

  3、中国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将取消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为基础的经济规划。今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使用哪些经济指标?未来中国将如何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比较?

  答:这次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全球经济也因疫情影响面临严峻形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面对这种形势,中国政府今年没有提出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不断扩大内需,优先稳就业、保民生,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等方面。

  目前,我们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今后将放弃设定GDP增长的预期目标。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基本面和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相信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仍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4、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决不能不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也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要努力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新途径是什么?

  答: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现在因为防控疫情,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受到影响,但我们相信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中国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推动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相信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原则,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我们将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5、“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否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而作出改变?

  答: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带一路”合作确实造成了一些影响,但都是暂时的,也是局部的。从整体和长远看,经过疫情的考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会进一步深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中国同138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展开了2000多个合作项目,解决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此次疫情期间,“一带一路”的许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都为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一直在坚持运行,为巴基斯坦提供了三分之一的电力。在本地区大面积断航停航情况下,中欧班列1-4月开行数和发货量同比上升24%和27%,累计运送近8000吨抗疫物资,成为欧亚大陆之间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路”。

  7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总额超过了7.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了1100亿美元。尽管遭到疫情冲击,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逆势增长11.7%,贸易额增长3.2%。中老(中国—老挝)铁路、匈塞铁路、柬埔寨双燃料电厂、埃及新行政首都项目稳步推进,一大批暂时停工的项目最近也开始复工复产,这些都将为各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提供助力。

  疫情之后,各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愿望将会十分迫切,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需求也会上升。中方将与沿线国家一道,大力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更好维护各国人民的健康与安全。我们还会着力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新增长点,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新动力源。

  总之,中国与各国携手推进“一带一路”的信心不减,决心未变,我们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一条发展之路、合作之路、健康之路。

  6、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美国正试图将中国逼至冷战边缘的论据是什么?

  答: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的原话是,美国一些政治势力正在绑架中美关系,试图将中美关系推向所谓“新冷战”。在经济上高筑贸易壁垒,在高科技领域滥用国家安全名义封杀阻遏企业间正常往来,在人员交往上人为设置签证障碍,甚至部分政客鼓吹全面脱钩。这些危险的做法是在开历史倒车,不仅会葬送两国人民多年积累的合作成果,也将损害美国自身的未来发展,危及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两国各界有识之士都应当站出来予以制止。

  中方历来主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承担着重大责任。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应该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这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的利益。

  7、迄今为止,香港地位50年不变(自香港回归以来)由《中英联合声明》作出了保障。涉港问题正在被国际化,中国对涉港问题国际化是什么态度?最近的香港特区安全立法是否是对“一国两制”方针的偏离?

  答: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是中国的内政。自回归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一国两制”在香港得到了成功实践。中国政府治理香港的法理基础是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签署于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是为了解决香港回归中国问题的声明。香港回归后,《联合声明》的历史使命就已经完成。《联合声明》1137个字、8个条款、3个附件,没有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条款赋予英国在香港回归后对香港承担任何责任。英方对回归后的香港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任何国家都不能借口《中英联合声明》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

  但“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香港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国家安全风险日益凸显。2019年的香港“修例风波”中,“港独”和激进分离势力公然鼓吹“香港独立”,暴力恐怖活动不断升级,外部势力肆意插手香港事务,严重践踏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对国家安全构成现实威胁,也充分暴露了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明显法律漏洞和工作缺失。在目前特区政府难以自行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立法的情况下,中国全国人大作出香港特区安全立法的有关决定,就是为了尽快填补和弥补这一漏洞和工作缺失,这既是不得已而为,也是权力和责任所在。这也是基本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原则,是世界各国的通例。

  香港特区安全立法针对的是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外国干预香港特区事务的活动,惩治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港独”分子和暴力分子,不影响特区高度自治和香港居民的权利自由。安全立法将巩固“一国两制”的根基,确保“两制”不变形、不走样,行稳致远,从而更好地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更好地维护香港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和自由,也有助于保护各国在港机构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8、中国政府如何看待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强调和维护台湾独立性的做法,比如推动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答: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历史事实,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更是联合国决议等国际文件所确定的一条准则。世卫组织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台湾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不具备加入世卫组织的资格。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政府与世卫组织已就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全球卫生事务做出了妥善安排。台湾地区与世卫组织及其成员分享抗疫信息、开展专家合作交流的渠道是完全畅通的,世卫组织在台湾也设有联络点,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和防疫缺口。

  我们坚决反对外部势力鼓动和纵容“台独”分裂活动。“台独”没有前途,两岸实现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能阻挡。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