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驻瑞士使馆临时代办茅俊在瑞士法语媒体《时报》发表题为《反对单边关税霸凌,共建开放包容世界》的署名文章,阐明中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世界开放包容与团结合作的坚定立场。全文如下:
四季轮转,万物复苏,新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贸易战、关税战带来“倒春寒”,开放包容的暖流和保护主义的逆流激烈碰撞。在此,我想分享几点看法:
保护主义注定没有前途。短期看,高关税会抬高商品和原材料价格,同时制约生产和消费端,不仅对本国毫无益处,还将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对全球治理造成严重冲击。以芬太尼问题等为借口对别国加征关税不是解决国内问题的“蜜糖”,而是损人不利己的“砒霜”。长期看,以保护主义对抗市场竞争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错失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窗口期,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
开放包容是繁荣之基。经济全球化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共赢的普惠进程。30年来,全球贸易总额年均增长5.8%,占全球GDP的比重上升到30%左右,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和人民福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中国主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不追求贸易顺差,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7.3%,进口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将毫不动摇地致力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团结合作方能塑造未来。正如习近平主席曾指出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欧、中瑞是相互成就的伙伴,当前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额达7800亿美元,中欧合作更具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中瑞2024年贸易额达627亿美元,双方正式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释放出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合作的积极信号。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也是中瑞建交75周年。中国愿同欧方、瑞方一道,秉持建交初心,加强战略沟通,坚持伙伴关系定位,进一步深化创新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企稳向好。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全球发展再次处于十字路口。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愿同各国“同球共济”,把经济全球化的“蛋糕”做得更大,分得更好,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