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驻巴塞罗那总领事孟宇宏在西班牙《略夫雷加特报》发表署名文章《海岛的脉搏:海南——从热带天堂到开放高地》,全文如下:
不久前,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一家知名企业代表应邀赴海南参访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消博会)。此次海岛之行,她们不仅邂逅了海南繁花似锦的生态画卷,更在消博会的热潮中触摸到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劲脉搏,深切感受到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生动图景,不禁为海南的开放活力连声赞叹。
海南地处中国最南端,是全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宛如南海之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里辖有海南岛和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19个市县星罗棋布,陆地面积 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占中国海洋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这里年平均气温22-26℃,阳光明媚、雨量丰沛,素以“天然大温室”闻名遐迩。
岛上生物资源富集,盛产橡胶、胡椒、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瓜菜四季飘香,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冬季“菜篮子”“果盘子”,更被誉为“天然药库”。壮丽的热带海滨、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热带雨林、独特的地热温泉,加之浓郁的民族风情,共同织就了海南魅力独具的旅游画卷。目前,海南拥有7个国家5A级景区,已然成为中外闻名的热带旅游度假天堂。
2024年,海南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分别强劲增长20%和23.9%,经济外向度达到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目前,在琼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58个,海南正加速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双总部”基地。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海南以“五向图强”为抓手勇立潮头:依托气候禀赋“向种图强”,“南繁硅谷”崛起为国家种业创新高地,全国70%以上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此培育,种业产值四年间从80亿元跃升至超180亿元;依托海洋深度“向海图强”,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超1/3,深海科技产业加速集聚;依托低纬度“向天图强”,中国首个民建民用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首发,为航天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依托生态优势“向绿图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低碳岛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依托开放政策“向数图强”,推动数据流动和“网文、网剧、网游”等数字产品出海。
海南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自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珠崖、儋耳两郡以来,历经千年沧桑,名称几经更迭,从琼州、琼崖到如今的海南省,每一次变迁都是历史的注脚。1988年,海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海南经济特区正式设立;2009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时代浪潮中,海南始终勇担使命,阔步前行。
自由贸易港是海南发展的闪亮名片。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主席亲自确定的中国改革开放重大战略举措。2018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逐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海南进入自由贸易港建设新阶段。
海南自贸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港口园区,而是覆盖全岛3.4万平方公里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积达新加坡自贸港的70倍,计划于2025年底前实现“封关运作”,届时将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封关后,海南将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管理模式,既实现与全球市场的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又与中国内地市场保持密切联动。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制定实施了以“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五个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为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一系列开放举措成效显著:贸易投资领域,封关后大部分货物(约3/4)将享受零关税,全国最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持续释放投资活力;跨境资金流动方面,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已实现跨境资金流动超1200亿元,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人员进出便利化取得突破,85国人员免签入境政策吸引八方来客,2024年入境游客达111万人次,增长115.6%;国际航运和航空枢纽建设加速推进,“中国洋浦港”国际船舶登记吨位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数据流动管理框架初步建立,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有序展开。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主席再次亲临海南指导工作,强调要“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为海南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海南这颗中国的热带明珠,正以独特的自然禀赋、昂扬的开放姿态和澎湃的创新活力,向世界敞开胸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标杆、高质量发展的热土,它必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枢纽,特别是为深化与加泰罗尼亚、西班牙及欧洲的经贸、文化合作搭建新桥梁。
欢迎走进海南,共赴一场活力与美丽交织的时代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