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驻希腊大使肖军正在第七届德尔菲经济论坛上发表题为《互鉴互信 群策群力 共创中希经贸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的书面讲话,全文如下:
德尔菲是古希腊神谕的发源地,古人们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来到这里寻求启示。无论具体询问什么,我想总的愿望都一样,那就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在中希建交5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很感谢主办方在本届论坛特意增设了中希合作专题讨论环节,让我们有机会在德尔菲欢聚一堂,共叙中希建交50年深情厚谊,共谋双边经贸合作更大发展。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希作为东西方古老文明的代表,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通过古丝绸之路互相往来。建交半个世纪以来,中希关系历久弥新,已发展成为不同规模、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我想强调的是,高层交往为中希双边合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成功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将中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
不断健全的平台机制,为中希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希两国于1972年6月建交,1983年6月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建立经贸混委会机制,2006年1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5月签署重点领域三年合作计划并建立三年合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会议机制,2018年8月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2019年4月希腊作为正式成员加入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经过双方过去50年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近年的加速推进,中希已经构建起经贸合作的“四梁八柱”,形成了“多边平台加双边机制共同驱动、宏观政策与具体项目相互联动、贸易促进和投资合作并行推动”的“合作矩阵”。我们高兴地看到,希方领导人连续两届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中希经贸混委会已经召开13次会议;希方连续四届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担任过主宾国,希腊企业积极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这些重要合作平台和机制,为中希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丰硕成果,并将进一步为双边经贸保驾护航。
持续增长的经贸投资,为中希合作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希建交以来,得益于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双边经贸投资合作也由少到多、由点及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从贸易上看,据中方统计数据,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中希双边贸易额尚不足1亿美元,到新世纪2001年增长至7.5亿美元,而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希贸易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121.5亿美元,希腊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国家中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稳居希腊第三大贸易伙伴及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从希腊进口额迅速提升,2021年已接近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6%,相比五年前更猛增244%。希腊的橄榄油、乳制品、葡萄酒、西红花等优质特色产品,正通过进博会等展会的大力推广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所熟知和认可。在投资方面,据希腊央行统计数据,希腊债务危机以来(2010-2021年),中国(包括香港地区)对希腊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近22亿欧元,是希腊第六大及欧洲外第一大外资来源地,中希在交通、能源、通信、金融等领域都开展了广泛的互利合作,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比如众所周知的比港项目,在中希双方共同努力下,短短数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口,间接创造就业岗位上万个,累计为当地带来直接社会贡献逾14亿欧元。2021年比港继续逆势而上,税前利润同比增长逾33%并创历史新高,为希腊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复苏、旅游复兴和供应链稳定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希腊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投资方,始终致力于推动希腊能源供给向绿色清洁转型。双方共同推进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克里特岛联网工程已于去年投入商业运营,实现希腊最大岛屿与欧洲大陆电网互联,为希腊能源转型提供重要助力。
相知相惜的两国人民,为中希合作赋予了最大底气。中希同为古老文明传承至今的伟大民族,两国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始终能够从千年历史的厚度和文明互鉴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并相互理解支持。当新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时,希腊船东敢为人先,为中国送来宝贵物资和设备;当身处海外战乱地区的中国公民遇到生命威胁时,希腊政府和人民先后四次伸出援手,帮助数千名中方人员脱离困境;当希腊遭受债务危机严重打击时,中方雪中送炭,全心全意帮助希腊朋友渡过难关;当新冠疫情爆发时,希腊朋友毫不犹豫声援中国,中方也第一时间向希腊提供抗疫物资,两国人民再度谱写了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时代佳话。此外,近年中希在奥运、文化、旅游、教育等人文领域合作也亮点纷呈。希腊是奥林匹克的故乡,在希方大力支持下刚顺利闭幕不久的冬奥会,使得中国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中希文化和旅游年于去年9月在雅典拉开序幕,上个月双方又进一步签署了未来三年的旅游领域联合行动计划,为下阶段全面拓展合作交流规划了路线图;2020年全球首家“网络中文课堂”落户爱琴大学,去年雅典经商大学商务孔子学院迎来创办10周年,希腊第三所孔院也在色萨利大学正式揭牌,而目前中国已有6所大学开设全日制希腊语本科专业。习近平主席在访希期间同米佐塔基斯总理会谈时特别指出:“中希关系有两大纽带,一是文明交流,二是互利合作。”文明因互鉴而多彩,民心因交流而相通。正因为中希两国人民始终“心相通”,才能汇聚起源源不断的磅礴之力,进一步推动政策规划“软联通”和基础设施“硬联通”。
女士们、先生们,
千载渊源交相辉映,五十年国交风华正茂。中希关系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双边互利合作又彰显出携手新时代的勃勃生机。今天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感恩过去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里,为了推动两国关系而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的所有人士。前辈们为中希关系倾力绘就了深厚的友谊底色,我们心怀感激、倍加珍惜。未来,这一幅跨越山海的友谊画卷将继续增添怎样的绚丽色彩,还需要包括在座的各界友好人士共同献策出力。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延宕反复,国际形势复杂动荡,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前路仍然充满荆棘和挑战。在此,我想就中希经贸合作下步发展谈几点看法。
要充分认识,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后,在短短数十年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提供了广泛机遇。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有18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从愿景变为现实、从理念化为行动,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发展红利。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将使全球贸易额和全球收入分别增长6.2%和2.9%。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控制疫情并实现经济正增长,保障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基本稳定,并竭尽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帮助。中国先后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1亿剂疫苗,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积极贡献中国力量。2021年,中国经济顶住国内国际多重压力,实现了8.1%的正增长,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预计超过18%,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愿同希腊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自觉维护,确保中希合作始终成为中欧整体合作的稳固支点。中国和欧洲是世界舞台上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互为重要合作伙伴。疫情前的2019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是欧洲,年终收官之作也是欧洲,充分表明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欧关系。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升温,一些挑拨中欧关系的论调也不时出来“刷存在感”。任何不戴“有色眼镜”、不怀别有用心的人都应该清楚地看到,加强中欧良性互动和互利合作符合各自利益,中方坚定支持一个团结、稳定、繁荣、强大的欧洲,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丰富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有助于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希腊是欧洲的“精神家园”,是欧盟重要成员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新鲜血液”,中希在自由贸易、多边主义等重大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立场,中希合作理应成为中欧合作的稳固支点,为中欧整体关系向前发展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事实上,中希合作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不断凸显。近年来,以比港为起点的中欧陆海快线快速发展,成为辐射中东欧9个国家、共7100万人口的中欧贸易第三条大通道,为保障中欧供应链稳定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中希互利合作必将进一步为疫情后欧洲经济复苏赋能,助力亚欧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一带一路”更好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要积极推进,不断拓展疫情后双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希腊围绕复苏和转型正积极推进“希腊2.0”计划。中方愿同希方一道,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对接两国发展战略,提升双边各领域合作水平,推动中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走深走实。这里我想特别指出的是,除了继续巩固深化双方既有务实合作外,中希在数字转型和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也拥有巨大合作潜力。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和光纤网络,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希腊发展绿色能源的条件得天独厚,也有着肥沃的创新土壤和充足的人才储备,数字转型近来年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下一步,希望双方企业能在相关领域深入对接合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久久为功的韧性,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在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时代浪潮中共同扬帆前行,为中希合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打造新的动力引擎。
女士们、先生们,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指出:“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希腊是全球第一船东大国,我想希腊朋友们应该比谁都明白“同舟共济”的深刻道理,只有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唯一正确道路。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今天我们在德尔菲可能无缘得到“神谕”,但我认为民心即是“神谕”,只要我们真正从广大人民的福祉出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携手并进、共克时艰,站在两国建交50周年的新起点,共同开创中希经贸关系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