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驻匈牙利大使齐大愚接受匈主流媒体《匈牙利民族报》书面专访。全文如下:
一、大使先生,过去几年种种迹象表明大国关系愈发紧张,尤其是中美两国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争端。请问如何缓和这一态势?
中方一直致力于推进大国协调合作,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特别是当前全球治理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更需要大国体现出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的胸襟,展现以对话合作为基调的担当负责态度。
过去几年,由于中国的正当权益受到无理打压,中美关系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这种局面损害了两国人民利益,损害了世界稳定与发展。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通话,一致同意双方要加强沟通、管控分歧、拓展合作,这对今后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月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总体是建设性的、有益的。作为对世界负有特殊责任的两个大国,中美要全力避免对抗,尤其要避免人为制造对抗,同时还要尽可能扩大合作,因为双方都能从合作中受益。当然,合作应该是双向的、平等的、互惠的,而不是单方面的、霸道的。只要双方牢牢把握和平、合作的大方向,相信中美关系会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这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
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及其政府数次就中国贸易政策、新疆维吾尔少数民族问题、对香港和台湾采取行动等指责中国,同时还认为中国隐瞒新冠疫情信息。而从新任总统拜登及其幕僚的表态看,美方立场似乎发生变化。您对这些问题的发展持乐观或是悲观态度?
3月中旬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是拜登政府执政后,中美之间的首次高级别对话。中方向美方明确阐明了在有关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指出美国国内在人权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美国应当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形象,做好自己的事,而不应自己的问题没解决好,向世界转嫁矛盾、转移视线,不应对中国的人权、民主说三道四。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要求美方改掉这个老毛病。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谁是在推动真正的多边主义,谁是在搞单边霸凌;谁是在推动自由贸易,谁是在搞封闭的小圈子。至于在抗击疫情方面谁是真正把人民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个向世卫组织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谁是放弃与世卫组织合作并决定退出的国家,表现究竟怎么样,事实就摆在那里。
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两国可以在抗击新冠疫情、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等当前国际社会最紧迫的三大任务上开展合作,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中国对美政策保持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希望美国也能相向而行。两国有责任、有智慧、有能力跨越分歧,找到不同政治制度大国相处之道,为世界合作、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三、不久前,欧盟以“压迫”维吾尔族为由决定对4名中国官员实施制裁。中国对此以反制裁回应。您认为这是中欧关系恶化的前兆吗?
事实胜于雄辩。近年来,新疆社会稳定,发展持续向好,人民安居乐业。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都得到很好保护。数据显示,2010至2018年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增长25.04%,约为全疆人口增幅的两倍,更是汉族人口增幅的12.5倍。维族人口达到1200多万,占全区人口比重接近50%。过去60年,新疆人民的平均寿命从30岁增加到72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00多倍,人均GDP增长了近40倍。目前新疆地区清真寺数量达到2.4万座,较40年前增加10倍,平均每530位新疆穆斯林民众就拥有一座清真寺,这一比率比很多穆斯林国家都要高。
在这些事实面前,所谓“压迫维族人”之说不知从何而来?一段时期以来,个别反华势力抛出“伪报告”,东突分子“编故事”,部分西方媒体散布“假消息”。当对此不加质疑时,骗子就这样产生了。不久前,欧盟基于这些虚假消息,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借口对中国有关个人和实体实施单边制裁。此举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承认自己在利用涉疆问题制造中国动荡。
一直以来,中方都主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观。欧盟内部对华指责的国家自己在人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应该多回顾自己历史上不光彩的人权纪录,集中精力解决自身面临的人权问题。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国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事。中方从不接受人权“教师爷”,反对双重标准。中方愿同欧方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开展对话交流,共同进步。
四、西雅尔多外长说:“匈牙利认为,欧盟对华制裁是毫无意义、自我标榜且有害的,将毒化欧中合作。”匈牙利和中国的合作近年来日益紧密,这从匈牙利自中国采购呼吸机和疫苗中也有所体现。您如何评价中匈关系?
当前,国际社会的注意力集中在共同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发展、维护公平正义等更迫切的问题上,这需要中欧双方坚持和平共处、开放合作、多边主义和对话协商,以更加有效地应对地区和全球化挑战。西雅尔多外长的评价代表了维护中欧团结合作大方向、推动中欧关系健康发展的理性声音。
面对疫情,中匈两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给予对方有力支持。相信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将得以继续巩固,两国人民友好情谊将进一步升华。
五、今年2月举行了第九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视频峰会。欧尔班总理在峰会上表示,疫情“改变了一切,把我们从舒适区中赶了出来,世界经济和全球政治开启了新时代,各国面临着保护民众生命和就业的双重任务。”请问疫情对中匈经贸关系有何影响?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已经走过9年历程,取得丰硕成果。匈牙利实行“向东开放”政策10年来,中匈经贸合作亮点纷呈。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双边贸易和投资均大幅增长。今年1至3月,中匈两国贸易额达到37.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这一良好势头预示着后疫情时代,双方经贸、投资等各领域务实合作还将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六、匈牙利已经开始使用中国国药疫苗,并且预订了康希诺疫苗。匈牙利的疫苗接种行动因此比其他拒绝中国疫苗的欧盟国家进展更快。您认为这种拒绝与大国竞争的升级及相关外交斗争是否有关?
疫苗是用来防病救人的,是抵御疫情的关键。将疫苗政治化、散布“疫苗民族主义”的做法只会导致延误抗击疫情的速度,影响民众生命健康。疫苗应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中国迄今已向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正在以不同方式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急需的疫苗,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助力。
中匈两国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疫苗接种进程。截至4月21日,中国已有超过2亿人次接种疫苗,匈牙利也有340多万人接种。中国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维护全球抗疫物资供应链稳定,将继续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将继续坚定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让更多发展中国家用得起、用的上安全可靠的疫苗。我们坚持团结互助,与各国携手最终战胜新冠疫情。
七、请问中匈之间还会就抗疫合作继续签署疫苗采购合同等其他协议吗?
中匈疫苗合作进展十分顺利,目前已有国药集团疫苗提前抵匈并开展接种,本月底前还将有疫苗抵达。希望中国疫苗对匈及时缓解第三波疫情,促进民众生活重归正轨发挥“雪中送炭”作用。
八、世卫组织专家不久前赴华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他们认为,病毒很可能是从蝙蝠通过一种未知中间宿主感染人体。有人要求就“病毒来自中国实验室”的理论进行进一步调查。请问中国在该领域进行了哪些检查,得出了什么结论?
中方始终支持各国科学家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在国内疫情防控任务十分繁重情况下,两次邀请世卫专家来华,并提供必要协助,充分体现了中方开放、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不久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和中国专家密切配合,走访了湖北省疾控中心、武汉市疾控中心、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参观了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相关机构专家进行了深入、坦诚的科学交流。经过为期28天缜密深入的联合研究,专家组一致认为,所谓实验室事件引发病毒这种假说是极为不可能的,这也是此次联合研究报告中所明确的一个重要科学结论。
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不应被政治化,但某些国家不尊重科学,自身抗疫不力,却就溯源大搞政治操弄,企图诿过于人。这一做法极不道德,只能阻碍全球溯源合作,破坏全球抗疫努力,导致更多生命损失,同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愿望背道而驰。同时,世卫专家组也指出,病毒早期也可能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传播,溯源工作应该基于全球视野。相关报告也规划了在多国多地展开溯源工作的任务。我们呼吁相关国家负起责任,履行义务,像中国一样秉持开放透明态度,邀请世卫专家开展溯源研究。
九、西方国家因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问题数次批评中方。近年来,中国专门立法加强对香港的监管引发香港大规模抗议。您如何看待这些批评?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选举制度是中国地方选举制度。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是中央事权,如何设计、发展和完善是中国内政,任何他国政府、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完善特区选举制度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原则。我们要求一些国家停止插手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有风度的绅士绝不会把刀叉伸到别人的盘子里。他们应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十、近来,台湾因中国大陆进入其“领空”而不满。西方分析指出,中国南海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越来越凸显。您如何看待这些趋势?
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历史上确立的。近年,中国正通过外交渠道同东盟有关国家进行“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将同周边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印太地区离美国太远了,这个地区不需要美国的炮舰,需要的是和平繁荣。中国将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倡导坚持以包容、合作为核心的真正的多边主义,而非排他、分裂、封闭的“小圈子”,更不应该固守丛林法则、冷战思维。
十一、请问中国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如何,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情况如何?有哪些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
答: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各领域的,教育是重要领域之一。中国已经从留学教育的单一维度拓展至学历互认、合作办学、境外办学、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本科以上层次中的合作办学机构超过130个。来自美、英、法、德、俄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知名高校均在中国开展合作办学,例如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
当今各国开展教育合作也是国际合作的普遍方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个别西方媒体一直不放弃炒作教育合作意识形态化。我们相信教育合作将为各国间文化文明和人民交往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