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由彭博欧洲总部主办的“新丝绸之路:开拓新视野”研讨会在英国伦敦举行,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十年征程再出发 中英合作新机遇》的主旨演讲。英国主要金融机构代表等各界人士约150人出席。研讨会通过彭博金融终端进行直播,全球30多万终端用户实时收看。
郑大使表示,今年恰逢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三大原则”,开放、绿色、廉洁“三大理念”,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三大目标”,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重要进展,成为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机制建设进展顺利。中国已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各方携手搭建了能源、港口、铁路、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20多个领域合作平台。中国同各方共同创建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共同核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中国同20多个伙伴国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在10多个伙伴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这一切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的政策和机制支撑。
二是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共建“一带一路”已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中老铁路运营18个月来客货两旺,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雅万高铁即将建成通车,匈塞铁路、克罗地亚跨海大桥相继投入运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这些项目的成功推进,为各国民众带来了更便利生活条件、更良好营商环境、更多发展机遇。世界银行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可望在中长期帮助全球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三是共同发展空间广阔。2013至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接近翻倍,年均增长7.5%;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年均增长5.4%;沿线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31个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16国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4国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这些合作有力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向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并将培育质量更高、空间更大的发展新动能。
郑大使指出,事实充分表明,“一带一路”源于中国,造福世界。“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沿线各国的协奏曲。个别国家唱衰“一带一路”,编造“债务陷阱”、“经济胁迫”等谎言根本站不住脚,也不得人心。
第一,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中,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占比超过八成。中国从不强迫任何一方借款,从不附加政治条件,始终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缓解债务负担。习近平主席宣布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发给中国的特别提款权中拿出100亿美元,转借给非洲国家,有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方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在所有成员中最大。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伙伴国由于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而陷入债务危机。
第二,中国历来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从来不搞经济胁迫,也反对其他国家搞霸凌和胁迫。只有当个别国家侵害中国核心利益时,我们才会作出正当合理的反制。相比之下,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9400多项,对象遍布世界各地。“经济胁迫”的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第三,我们理解各方都有自己的安全关切,重要的是如何合理界定和防范风险。真正的风险是经济社会不发展,是高通胀、高生活成本。那些动辄搞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制造分裂对抗的人才是风险的制造者。根据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中国2013年至2021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高达38.6%,今年可能达全球1/3。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风险。近来,一些国家鼓动的对华“去风险”,本质上与“脱钩”是一致的。它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和时代潮流,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挠全球科技和经济合作,并可能加剧世界的分裂。各方应认清“去风险”的严重危害,坚持对话合作,反对“脱钩断链”。
郑大使强调,当前中国人民正按照中共二十大描绘的蓝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许多刚刚访问过中国的英国朋友都对过去几年中国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经济方面取得的进步赞叹不已,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我们正采取更多具体举措,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中国已成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我们将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积极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今年1月1日起,中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已正式施行,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今年7月1日起,中国关税总水平将降至7.3%,低于9.8%的入世承诺。未来10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
在金融城开放方面,2018年以来,中国先后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其中涉及银行业保险业的有34条,这34条开放措施的法规修订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开放政策在多个方面落地见效。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跨境融资体系,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流动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水平,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今年下半年,中国将主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预计将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我们将聚焦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技术、标准、规则等“软联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聚焦绿色丝路建设,助力伙伴国绿色转型;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增添伙伴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郑大使指出,英国工商界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伙伴。中英企业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希望英国工商界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下合作。希望中英两国企业携手为沿线国家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拓展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储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探讨在沿线国家开展更多三方合作。这些合作将为两国企业带来更多利益,也将更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