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投降第80个纪念日。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在英国主流媒体《卫报》发表题为《中英曾经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今天同样可以携手合作》的署名文章。郑泽光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不仅是缅怀英烈的时刻,也是回望历史、思考现实的契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至暗时刻,中英两国虽身处不同战场,却肩负抗击法西斯侵略、捍卫人类正义的共同使命。那些在战火中铸就的情谊,至今历久弥新。当今世界动荡不安,中英双方应该重拾战略伙伴初心,坚持相互尊重,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英国全国将于8月15日12时举行两分钟默哀仪式,纪念二战对日作战胜利日80周年。这不仅是缅怀英烈的时刻,也是回望历史、思考现实的契机。那些在战火中铸就的情谊,至今历久弥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至暗时刻,中英两国虽身处不同战场,却肩负抗击法西斯侵略、捍卫人类正义的共同使命。无数生命殒落,城市化为废墟,家庭支离破碎。黑暗中,是勇气与团结照亮了前行之路。中英两国人民并肩作战,以牺牲和信念铸就了自由与正义的丰碑。
中国军民在亚洲战场积极支援和救助英军,付出巨大牺牲。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丛林转战1500余公里,成功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战役代价惨重,但展现了中国对盟军的坚定承诺。
二战期间,数以万计的中国海员冒着大西洋凛冽的风浪,为前线英军运送燃料、补给,许多人为此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却为胜利书写了动人篇章。
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在1942年10月,日军押载1800余名英军战俘的“里斯本丸”号船被美军潜艇误击沉没。浙江舟山渔民冒着日军枪林弹雨,奋不顾身救出384名英军战俘。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时指出,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2025年,纪录片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英国公映。
英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帮助与支持同样镌刻在历史记忆中。英国民众自发成立各种援华团体,筹集援华钱款和物资,积极支持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来自英国哈彭登镇的乔治·何克(曾任《曼彻斯特卫报》记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兴办学校、救助难童,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献给了正义事业。何克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人民铭记在心。
这种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持续激励着中英关系的发展。中英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共同肩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责任。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972年建交以来,中英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发展。2024年,中英人员往来超过120万人次。在英中国留学生目前已达20万人。2013年至2024年,英国赴华长短期学习的学生总人数达5万人。今年7月,来自英国62所中学的近1200名中学生到中国学习交流,亲身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中英各界推动对话交流的热情日益高涨。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英关系走上改善发展的正轨。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双方应重拾战略伙伴初心,把握互利合作大势,坚持相互尊重,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回应两国各界期待;应认真落实中英战略对话、经济财金对话、能源对话等机制性对话成果,排除干扰和杂音,拓宽交往渠道,推进互利合作;应共同履行国际义务、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全球贸易体系,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推动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历史证明,中英携手能够取得非凡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方愿同英方一道,传承好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弘扬团结合作精神,让历史照亮未来,让和平薪火相传,惠及两国和两国人民,造福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