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阿富汗 > 驻外报道

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中国、阿富汗与联合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驻阿富汗使馆) 2018-04-25 04:38

  2018年4月24日,阿富汗主流报刊《每日瞭望报》(英文)、《马塞尔日报》(普什图文)刊发了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的署名文章《中国、阿富汗与联合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文原文如下:

阿主流报刊发表刘大使文章

  4月22日,我在中国大使馆举办了一次很特殊的招待会,邀请超过50名联合国系统驻阿同事共聚一堂,阿富汗副外长安迪沙先生也参加了。囿于安全因素,驻阿使团除了国庆招待会,较少举办专题招待会。但我和使馆同事很坚定地办此活动,活动气氛热烈、圆满成功,这是因为:中国、阿富汗和联合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前些天是中国的清明节,我去喀布尔的英国公墓为在阿去世的中国同胞扫墓。墓地里长眠着一位姓齐的女士,她是上世纪40年代联合国成立之初即被派遣来此,教授当地人养蚕,不幸病逝于此。70多年过去了,仍有阿富汗民众在她墓前献花致敬,感谢她为阿民众做出的贡献和牺牲。这美丽的鲜花,也在表达对联合国的敬意。

  在联合国驻阿系统这一特殊的团队里,从来都有中国人的身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法制基金会金妮女士的老家在四季如春的昆明,生活和工作环境都很舒适,但她毅然放弃这一切,远离家人,不畏艰险,和男同事们一样奔走于危险之地,积极宣传阿富汗警察特别是女警察的不屈不挠,竭诚帮助饱受苦难的阿富汗人民。

  使馆里有三位同事参与了联合国在东帝汶和科索沃的维和行动。在远离首都的任务区,远离亲人和朋友,没有热水和中餐,只有危险和孤独,但他们挺过来了,圆满完成联合国赋予的任务,也为中国人争了光。他们经常对我讲,头戴联合国蓝盔的那些日子,是一生中最宝贵、最难忘的经历。在驻阿使团中,还有许多曾为联合国服务的同事,我们要向所有服务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联合国同仁表达敬意。

  中国、阿富汗和联合国有一层特殊的渊源。1971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阿富汗投了宝贵的一张赞成票。中国是被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朋友抬进联合国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份情谊。我们也感谢阿富汗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在联合国框架内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给予中方的支持。

  今天的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层出不穷,阿富汗人民仍然生活在战乱的阴影之下,很多老人、妇女和儿童依然饱受恐惧和贫穷的折磨。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在阿富汗等国际热点问题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需要各国更全面和坚定地恪守,坚持多边主义与和平解决各类争端更具现实意义。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也是在五常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与联合国以及下属各机构在阿富汗问题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自阿富汗问题出现伊始,中国就站在国际正义和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的一边,为阿富汗人民鼓与呼。进入21世纪,中国支持联合国在协调国际援阿方面的努力,支持联合国援阿团的工作,推动和支持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通过多项关于阿问题决议,积极参与安理会有关阿问题的各种讨论,支持并落实“阿人所有、阿人主导”的原则。

  近年来,中国与联合国系统在阿问题上的合作更趋实质。去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难民署提供100万美元现汇援助,用于为阿境内难民购置毛毯和煤气罐等过冬物资。中国还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阿难民提供了粮食援助。我们正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禁毒署、世行、亚行等探讨具体项目合作。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讲,中国将与世界同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行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势力范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在阿富汗这块土地上,中国人、联合国人和阿富汗人属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也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阿富汗安全形势牵动着所有大国、邻国和国际社会的神经。阿富汗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考验着人类智慧和联合国能力。我们的共同目标,是让阿富汗早日恢复和平稳定,让阿富汗人民拥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阿富汗成为大国合作之港而非大国博弈之地。

  中国提出并得到联合国系统支持的“一带一路”倡议,凸显阿富汗的地缘与资源优势,助力阿恢复昔日丝绸之路的辉煌,帮助阿实现更多就业和出口。中国倡导的中阿巴三方对话和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延伸,也在为阿改善国际环境和互联互通创造更好的条件。

  普什图语和中文都有一句谚语:“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希望联合国驻阿机构更多了解中国的倡议和努力,希望与联合国系统优势互补,携手合作,让阿富汗人民得到更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关怀。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