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阿曼 > 驻外报道

驻阿曼大使于福龙接受阿曼《青年报》专访

来源:(驻阿曼使馆) 2017-10-05 23:32

  国庆68周年之际,中国驻阿曼大使于福龙接受阿曼《青年报》专访,就中阿共建“一带一路”、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项目进展情况、中阿经贸合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2017年10月5日,《青年报》刊登了此次专访内容。

  于大使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70多个国家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推翻现有世界经济秩序和贸易规则,也不会改变现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和模式,而是在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融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沿线各国的“大合唱”。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让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开启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时代,正成为各国的共识。中方将继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沿线国家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于大使表示,阿曼是西亚北非地区的重要国家,是最早同中国开展友好交往的阿拉伯国家之一。阿曼著名航海家阿布欧贝德是第一位载入中国史书的阿拉伯人,中国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四次来到阿曼。阿曼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阿两国人民共同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鼎盛。这段光荣的历史,历经千年而不衰,是中阿两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阿曼是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共同的“丝路基因”使中阿两国可以很自然地走上共建“一带一路”的道路。另一方面,阿曼政府正积极利用本国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经济多元化战略,这同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优势互补。中阿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正是基于上述历史积淀和现实需要做出的战略抉择,符合两国人民利益,有助于实现两国共同发展。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共建“一带一路”将始终是中阿关系发展的主轴。

  于大使介绍了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进展情况,指出产业园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同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管委会合作实施的重点项目,受到两国政府、商界的高度关注。产业园投资周期较长,需要经历园区设计、建设,项目招商、投产等必要环节,客观上需要一定时间。随着建设进程的推进,产业企业的实质性投资入驻将逐步明朗。

  于大使强调,中方企业在杜库姆经济特区投资建设产业园,出发点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中方的产业、资金优势和阿方的战略位置、市场辐射优势及杜区优惠的引资政策,使中方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发展。同时,助推阿曼非石油产业建设,实现经济结构和国家收入多元化的宏伟目标,力求达到“双赢”。中方期待双方形成工作合力,为产业园项目创造必要的条件。

  于大使说,阿曼是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曼原油最大出口目的市场,原油贸易构成了双边贸易的主体。近三年,中阿两国年贸易量始终保持在120至150亿美元区间,阿曼超过70%的原油销往中国,中国企业在阿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年均近10亿美元。中阿互利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覆盖石油、石化、电力、通讯、渔业、零售、培训等方方面面,与阿曼国家建设和百姓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未来,中阿双方企业可在体现各自优势,符合各自发展战略的领域寻求更多投资机会。能源上下游、物流、渔业、轻重工业都是中国企业优势所在。中方相信,值得称道、获得赞许的合资项目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阿曼的土地上。

  于大使最后表示,稳健的中国经济始终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源。习近平主席去年底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时曾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因此,中方欢迎阿曼各界同中国加强联系、增进交流,双方一起挖掘潜力、寻找机会,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携手努力推动两国共同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青年报》是阿曼四大阿拉伯语日报之一,创刊于1990年,日发行量近4万份。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