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驻卡拉奇总领事杨云东在巴基斯坦主流媒体《商业纪事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指出面对复杂国际环境,中国正通过稳健的经济政策、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和持续深化开放格局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驳斥中国“产能过剩论”“产业补贴论”“出口依赖论”等谬论,强调投资中国、共赢未来日益成为全球投资者普遍共识,中方愿同巴基斯坦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前行。全文如下:
近日,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正式出炉。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在保护主义阴云密布、全球复苏步履蹒跚之际,中国以坚定的开放姿态,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中国经济底盘稳、韧劲足,也向世界展示中国致力于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为世界各国创造发展机遇的责任担当。
“稳”的基调更坚实。上半年,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对GDP贡献率分别为52%、16.8%、31.2%。内需消费“主动力”足,服务消费、绿色消费、假日消费持续为市场注入“新活力”。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改善,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7.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5.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明显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多元化贸易格局稳步构建,出口贸易继续保持韧性,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
“新”的动能在增强。当前,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初创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经营活力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9.8%、24.0%。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已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中国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创新动能也在加速释放,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上线7天用户破亿、人形机器人中标1.24亿元大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同比增长超40%……中国经济发展正加速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开放”的格局愈深化。持续优化进口结构,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2.9%,进口8.79万亿元。稳步下调关税水平,目前关税总水平为7.3%,远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项缩减到现在的29项,制造业领域已实现“清零”。进一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出越来越强劲的正溢出效应。
投资中国、共赢未来,日益成为全球投资者普遍共识。“一个更加繁荣的中国将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惠及世界”。2021年至今,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链博会上,参展商范围从首届的55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75个,其中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之首。外资企业用行动为中国经济前景投下了信任票。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无视中国经济运行稳健、充满活力的客观事实,仍在闭眼煽炒中国“产能过剩论”“产业补贴论”“出口依赖论”等谬论,鼓噪“中美经贸再平衡”。这些观点混淆视听、违背事实,歪曲抹黑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本质是为相关国家转移矛盾焦点、遏压中国发展服务。相关国家挥舞关税大棒、滥施贸易救济、推行保护主义,不仅拖累全球经济,也阻挠各国发展信心。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也彰显中国始终不变的价值坚守。作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方愿始终同巴基斯坦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前行,愿坚定支持巴方从中国发展中早受益、多受益、长受益。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巴高质量共建中巴经济走廊积极推进,中巴经济必将进一步深化优势互补,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不断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