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格鲁吉亚 > 驻外报道

驻格鲁吉亚大使周谦在格媒体发表署名文章《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来源:(驻格鲁吉亚大使馆) 2025-09-01 19:11

2025年9月1日,驻格鲁吉亚大使周谦在格主要媒体《多彩周报》(Kviris Palitra)和主要经济类新闻网站《商业新闻》(Business Press News)发表题为《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历史的时钟拨回1945年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的投降书,宣告日本法西斯的覆灭,标志着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迎来最终胜利。这场胜利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人。

80年后的今天,回望这段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历史,中国抗战所展现出的民族气节、国际担当与和平信念,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深刻启示,指引我们携手迈向和平与发展的未来。

一、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中国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1931年,日本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高举抗日旗帜,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战争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以14年的浴血奋战,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抗战时长分别是美国、英国反法西斯战争的3.5倍和2.5倍。

中国战场牵制兵力最多。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抗击、牵制日本三分之二以上陆军和部分海空军,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占日军二战伤亡总数70%以上,极大消耗了日本大量军力和国力,对日本侵略者的覆灭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占二战总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一;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达5000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支离破碎的家庭,是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历史记忆。

二、不可磨灭的战略贡献

中国抗战对日本法西斯形成了决定性的战略钳制。日本曾妄想“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进而实施“北进”苏联、“南进”太平洋的野心,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使其计划彻底破产。1941年希特勒进攻苏联时,日本因深陷中国战场无法“北进”,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南进”步伐被迟滞,与德国会师高加索和中东的图谋化为泡影。

中国始终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坚定力量。1942年1月,中国作为领衔国之一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配合盟军作战,中国在处境极为艰难的时刻,先后派出30万兵力赴缅参战,救出7000多名英国军人、500多名美国传教士和记者,创造了被誉为“亚洲的敦刻尔克”的战争奇迹。

三、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事关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在抗战中展现出坚定的立场和意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抗日主张,并始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维护者和领导者。在战略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与持久战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政治领导核心。

在实际贡献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到抗战后期,敌后战场成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牵制和抗击了近70%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日本防卫厅编纂《华北治安战》,其中收录了大量侵华日军的原始资料,书中哀叹“中共游击战是一场不分昼夜、连续不断、永无休止的战争,是使日军深陷泥潭里的浴血战争”。

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前的浩劫警示我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思维终将把人类推向深渊。历经二战浩劫后,国际社会共同创立了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形成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同盟国发表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恢复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成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不会忘记,80年前格鲁吉亚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80年过去,如今世界仍不太平,霸权主义、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单边主义、霸凌行径不仅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的稳定,也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形成挑战。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日益复杂严峻,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道阻且长。

中国作为首个签署《联合国宪章》的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始终以行动践行历史承诺。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倡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始终与国际社会一道,坚决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与国际公平正义,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更需铭记历史教训,以团结超越分歧,以合作取代对抗,共同书写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