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斯里兰卡 > 驻外报道

驻斯里兰卡大使程学源在斯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纪念中斯建交62周年

来源:(驻斯里兰卡使馆) 2019-02-13 21:46

  2019年2月7日,驻斯里兰卡大使程学源在斯里兰卡各大主流媒体发表题为《传承千年情谊 共创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进入了伟大的新时代,世界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重要历史关口,中国与斯里兰卡这对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迎来了建交62周年这个重要时刻。作为中国驻斯里兰卡第21任大使,我不禁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回望历史长河,我看到的是中斯友谊的源远流长;翻开《米胶协定》,我感受到的是中斯两国的患难与共;共建“一带一路”,我亲历的是中斯友好合作的崭新征程。

  一、中斯友好跨越千年,两国关系源远流长

  中斯1957年2月7日建交,两国友好关系却可追溯至1600多年前。公元409年,怀着对千年佛国的向往,中国东晋高僧法显越过千山万水,踏上了狮子国这片静谧美丽的土地,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于《佛国记》,为研究斯里兰卡留下了珍贵史料,也开启了中斯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公元1405年起,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多次途径兰卡,带来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丰饶物产和人民的深厚情谊。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郑和碑深深镌刻着那段让人难忘的岁月。600多年前,锡兰王子来到中国,爱上中国并定居泉州。他的后人如今依然在泉州生活,生生不息。这段中斯交往的佳话至今仍为人们称道传诵。

  中斯友好交往的动人故事还有许多,它们宛若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中斯交往的历史长卷上,也为中斯跨越的千年情谊留下了最好注解。

  二、中斯两国患难与共,两国关系历久弥坚

  患难见真情,中斯关系经得起历史检验。同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和斯里兰卡却都在近代经历过殖民者的长期侵略。相似的历史遭遇让中斯相互同情,相互理解,也让中斯坚定的相互支持。

  1952年12月18日,中斯两国在尚未建交的情况下,冲破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和重重干扰,以高瞻远瞩的政治魄力签署了举世瞩目的《米胶协定》,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斯长期友好奠定了基石,也成为中斯关系经得起检验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

  中国在各领域一直积极支持斯里兰卡,坚定支持斯里兰卡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实现发展与繁荣。特别是斯里兰卡2009年结束内乱后,国家饱受战争创伤,百废待兴,亟需国际社会伸出援手帮助渡过难关。在大多数国家保持沉默或观望的时候,只有中国挺身而出,不离不弃,全方位深度参与斯战后重建,为今天斯里兰卡实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斯里兰卡同样给予中国坚定支持。斯里兰卡是南亚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是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国家,是在南海问题上支持中方立场,也是首批公开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

  烈火识真金。中斯关系正是因为经受住了这一次次考验,才能跨越千年而历久弥坚。

  三、中斯两国携手发展,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当一些国家还在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踟蹰徘徊时,中国与斯里兰卡再次并肩前行,坚定维护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国际秩序,牢牢把握中斯友好务实合作大局,保持定力,排除干扰,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斯发展战略高度对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提升,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人文交流蓬勃开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斯命运共同体正在逐渐形成。

  中斯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实在在地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给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科伦坡港口城、汉班托塔综合发展项目有望成为斯里兰卡经济腾飞的新引擎,普特拉姆电站、莫勒格哈坎达水库(M坝)、卡卢河大坝(K坝)、机场高速、中部高速、南部高速、南部铁路等中斯合作大项目逐步建成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斯里兰卡的发展面貌与前景,中国的援助、培训、技术、管理和中斯合作项目就业机会正在深深改变着斯里兰卡普通民众的前途与命运。相信在不会太久的将来,斯里兰卡必定重回昔日印度洋十字路口的荣光,斯里兰卡人民生活将更加美好幸福。在这种深度融合与发展共赢中,中斯关系必将行稳致远,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在这个中斯建交62周年的重要时刻,又恰逢斯里兰卡独立71周年和中国农历新年来临之际,我愿再次强调,中国永远欢迎斯里兰卡搭乘中国发展快车,让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在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引领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黄金法则,保持定力,排除干扰,坚定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斯务实友好合作行稳致远,更深更实,实实在在地造福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愿中斯友谊之树常青,愿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永远繁荣昌盛,两国人民永远幸福安康!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