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迈赫尔通讯社刊发驻伊朗大使丛培武署名文章《灯火映春光,文化共交辉》,全文如下:
春节刚过,诺鲁兹节又将来临。春节和诺鲁兹节,一个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个是波斯文明悠久的春日庆典,两个节日诉说着中伊两国人民对新年的寄托与希望,承载着两个古老文明对团圆、幸福和新生的共同追求。2024年12月19日,中国春节成功申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在2009年入选的诺鲁兹节比肩而立。春节的申遗成功,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中伊两国的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两大文明古国,中伊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结,而春节与诺鲁兹节的相遇,更像是一场横跨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在彼此的节日习俗中找到共鸣,在交流互鉴中增进理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久前我们在驻伊朗使馆举办了“中国年·在一起”中伊新春音乐会,以音乐为桥梁,让两国节日文化在旋律中交汇。而在此前,我馆已同伊朗青少年智育中心合作举办了两届“印象中国”伊朗青少年绘画比赛,此次音乐会也展示了比赛的获奖作品,为我描绘了伊朗小朋友眼中春节和诺鲁兹节的共同点。这场文化活动不仅展现了春节与诺鲁兹节这两大非遗节日的共鸣,更让人们在音乐与色彩的碰撞中,感受到两个古老文明的深情对话。
音乐会当晚,寒意未散,热情正浓。步入会场,映入眼帘的是高挂的红色灯笼、“欢乐春节”蛇年海报,以及伊朗青少年兴奋拍照的身影。灯光渐暗,悠扬的旋律缓缓响起,一场跨越国度的音乐对话拉开帷幕。
来自伊朗艺术大学民乐团的青年演奏家们,用伊朗传统民间乐器演绎了中伊民乐中的经典曲目。《茉莉花》的清丽悠扬让伊朗观众屏息聆听,而《金蛇狂舞》的热烈节奏更是点燃全场,当旋律奔腾而出,许多伊朗观众情不自禁地打着节拍,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音乐会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汇。演出结束后,一位伊朗青年激动地对我说:“中国的音乐和伊朗的旋律,竟然能这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听着就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这正是两国音乐交流的魅力,它不需要翻译,就能直抵人心。
如果说音乐会是听觉上的文化碰撞,那么青少年绘画比赛则是视觉上的文化交流。“印象中国”伊朗青少年绘画比赛已连续举办两年,吸引了众多伊朗青少年的踊跃参与,他们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中国春节,同时也展现诺鲁兹节的独特风貌。这些作品不仅是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更是两国文化交融的鲜活表达。 在音乐会上的获奖作品展映环节,我看到了一幅令人惊喜的作品:画面中心是一条腾飞的中国龙,身旁是伊朗诺鲁兹节的“七鲜桌”,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另一幅作品中,伊朗小朋友手举着象征吉祥的中国春联,而中国小朋友则在弹奏伊朗传统民乐桑图尔,大家围坐在一起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展示了两国文化的交融在两国青少年的心中得到传承。
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这次音乐会得以让中国春节和伊朗诺鲁兹节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牵手,是全球文明交融互鉴的生动实践。在音乐与绘画的交汇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看到了中伊人民的深厚情谊。
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艺术、音乐、美食成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让中伊青少年在文化的碰撞中收获友谊,在彼此的节日中找到共鸣。让春节的灯火与诺鲁兹的春光,共同照亮中伊友谊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