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家(地区) > 亚洲 > 印度 > 驻外报道

印度国家文学院长谈文学与读书

来源:(驻印度使馆) 2016-06-07 01:59

  2016年6月1日,驻印度临时代办刘劲松在使馆会见印度国家文学院院长斯雷尼瓦萨劳博士(Dr. K. Sreenivasarao),就两国文学交流与合作交换意见。

  斯雷尼瓦萨劳院长应询介绍了印度文学的发展脉络与特色:印度拥有数百种语言,印度国家文学院积极促进24个国定语种的文学事业。语言多样性不仅为印度文学带来了丰富的养分,也使印度作家往往精通两到三种语言,既是作家也是翻译家。掌握不同语种并致力于跨语种交流的作家,促进了印度文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也为在保持多元性的基础上增强国家凝聚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泰戈尔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印度文学家,是印度文学的光辉代表,但印度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并非只有泰戈尔。生活在4至5世纪的迦梨陀娑(Kalidasa)、生活在14至15世纪的伽毕尔(Kabir)等都以睿智的思想和杰作闻名于世。近代和当代,孟加拉邦、奥里萨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等涌现出一批杰出作家,如当代诗人和词作家古勒扎尔(Gulzar)、大众文学作家阿米什·特里帕蒂(Amish Tripathi),都有令人称颂的优秀作品传世。

  斯雷尼瓦萨劳认为,之所以其他国家谈到印度文学时往往只提及泰戈尔,对印度其他优秀文学家了解甚少,主因是和语境和话语权问题,即印度文学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影响存在局限,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同样的情况。由于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和文学评价标准的差异,许多东方伟大的哲学思想难以为西方文化界所理解,东方文学中寓义深远、充满智慧的词汇难以准确翻译成英文。因而,尽管印度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作家和作品,却往往难以获得西方文化界、文学界的认可,除泰戈尔之外再无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印度人民对本国文学的价值与发展有充分自信,印度国家文学院不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本国文学发展的目标或文学家成功的标准,为此已停止向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推荐候选人,而是专注于为本国文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壤和环境。

  斯雷尼瓦萨劳说,经济全球化和现代IT技术深度改变着印度社会,为印度文学带来了空前挑战。印度传统的大家庭日益裂变为小家庭和个人,导致“祖辈为孙辈讲故事”的好传统以及口头文学的逐渐消失,代际之间的精神文化联系趋于松弛。现代社会生活改变了传统的家庭观念,电视、网络传媒、电子书籍的出现特别是WhatsApp等社交媒介的应用日益广泛,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泛滥,改变了文学发展的环境和人们的阅读方式。现在的印度年轻人满足于快餐化、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几十年前民众大量光顾图书馆、青少年在街头流动书摊边如饥似渴阅读的现象难以再现。图书馆的图书、设施和服务方式日益陈旧,无法赶上时代步伐,亟待复兴。

  斯雷尼瓦萨劳说,古代和近现代的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隽永的思想和哲学,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并具有指导意义。现代生活有好的方面,但也容易带来浮躁。电子化阅读虽能提供很多方便,但也会带来颈椎病和记忆力衰退。接触书本、阅读经典,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对老人还是青少年,都是获取知识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年轻人应该沉下心来,坚持读纸版的书,不放弃读沉甸甸经典,这样才能吸取本国最有价值的文学营养和哲学智慧,并受益终身。

  刘代办感谢斯雷尼瓦萨劳深刻的解说,介绍了习近平主席最近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表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印文学均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两国经典文学所蕴藏的东方智慧是两国和世界的财富,既是两国人民保持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两国文学家交流合作的基础。两国青年人应该多读书,多读好书,多读对方的一些文学经典,尽可能学习掌握对方的语言来读对方的书。中国大使馆愿积极协助印度国家文学院与中国作协、北京大学等加强交流与合作。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