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孟买)
尊敬的俞可平院长,
尊敬的苏哈斯·佩德尼卡校长,
尊敬的苏瑞娜院长,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感谢孟买大学孔子学院和季羡林中心的邀请,我很高兴与汉语爱好者相聚在这里。孔子学院和季羡林中心自成立以来,已举办多场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在促进中印人文以及经济社会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我愿与各位专家和同学们分享几点体会。
一、历史上,中印双向文化交流连绵不绝。中国和印度的交往渊源流长,两大古老文明互学共鉴、交融相映。中国古籍很早就有关于印度的记载,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近两千年来印度文化更是不断涌入中国。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孔子学院阐发的不仅是孔子的学问,更是涵盖老子等先贤大德的传统智慧。孔子曾问道于老子,据说老子晚年著《道德经》后一路西行,不知所终,其深邃思想对包括印度在内的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印文化交融促进两国社会进步,并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二、社会中,中印经济发展与人文交流相辅相承。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奋楫争先,凭着坚韧不拔的韧劲、开拓进取的闯劲,把中国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大发展,而且是文化全面的复兴。今天众多印度朋友齐聚一堂,一方面源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恒久,另一方面则是看到发展的希望,冀望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中印传统价值观相近,都十分重视家庭,此刻看到许多家长带领年轻一代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更坚定了我们中印两国携手发展繁荣,共促东方文明复兴的美好愿景。
三、课堂里,语言与文化“二合一”拉近中印两国和人民。语言是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载体,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是打开他国文化大门的钥匙。今天同学们学习中华文化,未来将承担传道授业重任,厚植中印民间交流基础。中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印度尤其是孟买文化产业发达,两国加强文化产业基础合作大有潜力可挖。今天是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期待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校与以孟买大学为代表的印度高校进一步加强联系,以季羡林中心和孔子学院等为平台,举办更多论坛活动,促进双方文化界人士的理解与对话,搭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心灵之桥,实现中印民心相通相亲。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正如邓小平先生所言,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当前在两国领导人大力推动和双方各界人士积极努力下,中印关系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真诚地希望各位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都成为中印友好的使者,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愿中印友谊之树常青!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