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魏华祥就如何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特别是商品进出口等接受《胡志明市法律报》书面专访。2023年10月16日,该报以《扩大越南商品进入中国道路的钥匙》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具体内容如下:
篇头语:“在复杂的世界经济背景下,中越贸易依然脱颖而出。中越两国政府不断持续推动口岸开放升级,加快智慧口岸建设,为两国贸易往来提供更多便利;加强铁路联通和其他领域的合作,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魏华祥
记者:总领事您好!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据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增速达5.6%。那么,越南商品、特别是农产品在中国市场有哪些机会?
魏总领事: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2022年,中国人均GDP已突破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人对商品品质的要求也持续提高,追求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这也给包括越南企业在内全球企业带来了更广市场和更多机遇。目前,越南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手机及零部件、电子计算机产品及零部件和农水产品。今年前8个月分别对华出口89亿美元、88亿美元和73亿美元。这说明越南的优质产品在中国市场大有可为。
记者:中国数十亿人口的市场极具吸引力,您认为越南农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方面具有什么样的优势?
魏总领事:越南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各类农林水产品产量大、质量好,色香味俱全,如火龙果、香蕉、榴莲、咖啡、巴沙鱼等多种农水产品在中国内地市场都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其中,仅越南对中国的榴莲出口额就超过12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越南蔬菜水果出口额达34.5亿美元。这一数字同比增长58%,超过了去年蔬菜和水果出口总额。
此外,越南椰子品质好、产量大,仅槟椥省一年椰子产量就达8.5亿颗,具备很好的市场潜力。目前双方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推动鲜食椰子输华议定书签署工作。
据专家预测今年越南果蔬出口有望突破55亿美元,将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这充分说明了越南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记者:今年以来,在中方技术壁垒和食品安全卫生管控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多批越南货物经中方检验不合格。您对越南农产品满足中国严格的进口标准和法规有什么建议?
魏总领事:我认为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检验方法是世界各国通行做法,而不仅仅是中国。
我记得此前在中国山东省工作时,安丘市的特色农产品——生姜和大葱也面临着不符合进口国法律法规要求的问题。随后,地方政府主动参照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农业操作规范,制定了生姜等33个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200多个生产标准,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全程标准化。
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将“安丘标准”变成“国际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出口标准倒逼出来的安丘质量监管模式,使当地农民和农产品企业把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作为农业生产的主攻方向。目前,安丘市生姜已实现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
通过这个故事,我认为,为了提高出口能力,越南企业应主动提升管理能力,按照农业规范认证标准开展生产活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和质量管理,遵守质量、检疫、包装和原产地可追溯性等规定,使更多农产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记者:除了严格检验货物质量、原产地……越南企业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变才能让越南商品深入中国内地?
魏总领事:在我看来,缺乏冷链介入,特别是采收的“最初一公里”和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存在短板是导致果蔬类农产品损耗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这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收入。因此,在原产地建设冷链非常重要。
温带果蔬和热带果蔬适用的冷链技术不同,希望越南有实力的企业针对热带果蔬特点投资引进先进安全的保鲜技术。与此同时,应建设更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使越南南部地区的优质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好的冷链技术支持,卖出更好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