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和组织 > 国际和地区组织 > 联合国 > 驻外报道

驻所罗门群岛大使李明在所媒体刊文宣介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书面致辞

来源:(驻所罗门群岛使馆) 2021-11-05 11:44

2021年11月5日,驻所罗门群岛大使李明在所罗门群岛最大报纸《所罗门星报》《岛屿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解读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书面致辞精神,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场主张和行动措施。全文如下: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2021年1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国期待各方强化行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习近平主席并提出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等三点重要倡议及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和路径。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行动。

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实现上述目标殊为不易。尽管如此,中国迎难而上,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推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践不断取得新进步。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已经深入中国人民心中,是中国社会各界的共识。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不懈追求。中国人民深知,绿色发展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为了做给谁看,而是为了自己,使自己既能对得起将大好河山传给自己的祖宗,也能对得起从自己手中接过江山的子孙。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在中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今,公交、地铁是中国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骑行、步行、节水、节电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新风吹入千家万户。

第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已列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变成可操作的行动计划。近期,中国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出台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中国致力于清洁低碳能源发展。今年9月在第7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5%。截至2020年底,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约4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达16%。我们的目标是实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2025年达20%左右,2030年达25%左右,2060年达80%以上。

这些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既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也需要层层落实。中国成立由国务院总理任组长,30个相关部委为成员的工作机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筹协调,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发展规划。建立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分类确定省级碳排放控制目标,将减排作为考核奖惩各级官员的重要依据。这也体现了中国的政治体制优势,一旦中共中央和最高领导人确定重大事项、提出政策目标,都会列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变成可操作的行动计划,并得到各地方各部门切实贯彻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是中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秘诀,也是中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的底气所在。

第三,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形成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以中国智慧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普遍较弱,比发达国家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中国正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变能力。中国向所罗门群岛提供节能灯,援建的太平洋运动会体育场馆也结合所当地实际,采用了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这些和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一样,都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的缩影。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起绿色行动倡议,推进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2020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占中国在 “一带一路”国家总投资比重由2019 年的38%提升至57%。中国将继续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事实证明,中国重信守诺、言出必行。

中国认为,各方要坚持《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原则和要求,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适应、资金等议题取得积极进展作为重要目标。作为已经工业化几百年、留下大量历史欠账的发达国家,理应为治理污染、保护人类环境作出更大贡献,而不是一味向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卸责任。发达国家理应也必须承担率先大幅减排义务,这是早日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关键。发达国家还应大幅提升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既要作出承诺,更要聚焦落实,增强国际互信,特别要落实几年前发达国家作出的到2020年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的承诺。应对气候变化和战胜疫情一样,不分国界和种族,需要全世界的共同行动。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